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
A.活性炭净水﹣﹣﹣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
B.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D.6000L O2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氧分子变小
辰辰一进家门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在不断运动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镁原子和镁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粗盐提纯得到精盐的产率偏高﹣﹣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D.将糖水密封放置,温度不变,蔗糖与水不会分离﹣﹣溶液具有稳定性
下列操作方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实验 |
操作方法或解释 |
|
A |
用量筒量取液体 |
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齐平 |
B |
软化硬水 |
煮沸或蒸馏 |
C |
除去MnO2中少量KCl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 |
将3000L氧气压缩到20L的钢瓶中 |
因为分子变小了 |
A.AB.BC.CD.D
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又鼓起来了。用微粒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增大了B.分子质量增大了
C.分子个数增加了D.反应生成新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分子间间隔增大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017年4月22日,湖南省首届芍药花节在邵东县斫曹乡芍药花基地举行,引来无数游客,走近基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
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车胎在阳光下爆裂﹣﹣分子体积变大
B.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闻到不远处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钢轨夏天缝隙变小﹣﹣原子之间间隔变大
被称为人体冷冻学之父的罗伯特埃廷格著有《不朽的展望》一书。书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了冷冻复活的可能。比如许多昆虫和低等生物冬天都冻僵起来,春天又自动复活。下列结论正确且与上述信息相关的是( )
A.温度越低,化学反应越慢
B.低温下分子无法运动
C.温度降低,化学反应停止
D.温度升高,元素种类改变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在物质状态的变化中,伴随分子之间的间隔的变化,同时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数量B.分子大小C.分子种类D.分子能量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
B. |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
C. |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
D. |
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
疫情期间,小明在家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可闻到一股气味,说明了(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习了化学,我们掌握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本领。对以下物质的辨别方法及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用带火星木条辨别氧气与二氧化碳﹣﹣氧分子能助燃,二氧化碳分子不支持燃烧 |
B. |
用氯化钡溶液辨别硝酸银溶液与硫酸钠溶液﹣﹣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 |
C. |
用燃烧法辨别碳纤维与蚕丝纤维﹣﹣碳纤维由碳原子构成,蚕丝纤维由蛋白质分子构成 |
D. |
用酸碱指示剂辨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中含有氢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