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图1: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
B.图2: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
C.图3: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
D.图4:水的电解 |
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铜溶液 |
B.用石灰石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
C.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
D.用酚酞试液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
小钢同学学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他测定了下列四种溶液的pH,得到I组数据,然后向上述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测定其pH,得到II组数据,记录如下:
其数据中一定有错误的溶液是
A.醋酸溶液 | B.氢氧化钠溶液 | C.氯化钠溶液 | D.澄清石灰水 |
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丁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右下图要求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H2SO4 |
Na2SO4 |
NaOH |
NaCl |
B. |
KCl |
K2CO3 |
KOH |
HCl |
C. |
C |
H2O |
CO2 |
O2 |
D. |
Fe |
CuCl2 |
Zn |
HCl |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 |
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晶体 |
C.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
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 |
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是
A.Ba2+、SO42-、H+、Cl— | B.Na+、NH4+、SO42-、OH- |
C.Ca2+、NO3-、CO32-、Na+ | D.Na+、K+、NO3-、NH4+ |
下面是某同学对课本中图表资料情况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元素周期表,可直接查出元素的化合价 |
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
C.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与盐酸是否发生置换反应 |
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 |
B.能源与环境 |
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
使用氢能源——无污染 使用乙醇汽油——无污染 |
C.物质的鉴别 |
D.营养与健康 |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 |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 牛奶保鲜——加大量防腐剂 |
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
向1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有关数据下列图象正确的是(横坐标为每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量)
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 铵盐能与碱反应产生氨气,所以碳酸氢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氨气 |
B. |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所以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
C. |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D. |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
A.同一化合物中,金属一定显正价,则非金属一定显负价 |
B.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
C.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化学性质相同 |
D.两种物质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
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名称 |
新鲜肉 |
次鲜肉 |
变质肉 |
pH |
5.8~6.2 |
6.3~6.6 |
>6.7 |
A.变强 B.变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