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一组是
A.大理石、生石灰 | B.干冰、四氧化三铁 |
C.空气、天然气 | D.甲醇、酒精 |
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B |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
CO2分子很小 |
C |
物体的热胀冷缩 |
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
D |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
分子可以再分 |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8 |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 |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的原子 |
B.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
C.加碘盐中的“碘”通常是指碘元素 |
D.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不是单质 |
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你认为下列变化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
事实 |
解释 |
A |
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空气容易压缩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B |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
C |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D |
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
原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
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③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的;④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⑤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 B.③④ | C.③⑤ | D.④⑤ |
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
B.结构示意图为和的粒子,表示了同种元素不同的粒子 |
C.相对原子质量为m的原子M,核外有n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m-n |
D.原子序数为16的原子,位于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 |
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 |
B.最清洁的燃料是氢气 |
C.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
D.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结冰的水不能流动,是因为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
B.甘蔗甜,苦瓜苦,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
C.若某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表示的是原子 |
B.③表示的是金属元素 |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
D.①③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
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
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
C.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水通电分解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B |
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
C |
物质热胀冷缩 |
分子之间有空隙 |
D |
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颗粒极细)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