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探究题
初中化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近年来,怀化市大力推进实验教学,于2021年五月举行初中毕业考试实验操作考查。兴趣小组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粗盐的提纯】实验,邀请你一起完成。

Ⅰ.溶解

Ⅱ.过滤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小李同学对过滤后滤液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查阅资料】

a.粗盐中除含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外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

b.BaSO4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为确认滤液中CaCl2、MgCl2、Na2SO4的存在,小李利用实验台上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往上述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静置,过滤

     

滤液中含有MgCl2

②往上述①的滤液中滴加足量的       ,充分反应,静置,过滤

   

滤液中含有CaCl2

③往上述②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      ,充分反应,静置,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滤液中含有Na2SO4.

【实验反思】小宇同学认为实验③不够严谨,理由是               。老师告诉同学们,可在实验③所得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    (填“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有部分沉淀未溶解,则可验证Na2SO4的存在。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将上述杂质除去,然后将除杂后的滤液置于蒸发皿进行蒸发结晶,当观察到        ,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小李高兴的宣布:我们得到了纯净的氯化钠。

【实验拓展】小李欲通过计算检验氯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镁,取样品ag,充分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当产生沉淀的质量不等于   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时,则含有氯化镁。

来源: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老师安排同学们开展系列实验探究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小明做完铝条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以下简称:待测溶液)倒入有水的废液缸中时,发现有白色沉淀析出的“异常现象”。小明设计实验开展了如下探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明取一滴管未倒完的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依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像牛奶一样)。

【提出问题】

待测溶液注入水中为什么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AlCl3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Al(OH)3而产生白色沉淀;

(2)Cu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l的溶液中;CuCl中Cu的化合价为    

【提出猜想】

猜想Ⅰ:白色沉淀是Al(OH)3

猜想Ⅱ:白色沉淀是CuCl

猜想Ⅲ:白色沉淀是Al(OH)3和CuCl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猜想    正确

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

有红色固体析出

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结论与反思】

(1)上述实验表明,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CuCl,第二步CuCl继续和Al反应生成Cu。请分别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一步:                      ,第二步:                   

(2)待测溶液中含有大量CuCl,为什么它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请说明原因:                                                      

(3)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                        

【启示与拓展】

通过对Al和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少的传统认识远没有做到细致入微,特别是当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于是就贸然断定这个反应是个简单的、一步完成的置换反应。实际上还要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有些化学反应看似一步完成,实际上是分步进行的。请根据你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反应可能分步进行的实例:                                      

来源: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物质性质,开展物质鉴别。

活动探究一: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钾溶液,设计实验进行鉴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各取一滴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晾干

观察到              的是氯化钾溶液。

方法二:各取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观察到          的是蒸馏水。

【实验分析】方法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方法感悟】鉴别物质时,要依据性质差异,选择恰当方法,产生不同现象,达成鉴别目的。

活动探究二:老师提供了五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钾溶液、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为鉴别它们,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性质】五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

(1)有沉淀生成                                          

(2)有气体生成                                 

【实验探究】他们将五瓶溶液分别编号为A、B、C、D、E,然后将B、C、D、E四种溶液分别取少量,并两两混合观察现象。

实验一

操作

B、C混合

D、E混合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二

操作

B、D混合

C、E混合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实验三

操作

B、E混合

C、D混合

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①通过实验一、实验二可以确定溶液A不可能是哪一种溶液?             (填溶液中的化学式,下同)。

②分析实验三中溶液B、E混合的可能现象,综合三个实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③若B、E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知下列三种溶液分别是A:     ;B:      ;C      

④若B、E混合有气泡产生,则可推知五种溶液的组合是A:   ;B:   ;C    ;D       ;E    

⑤若B、E混合无明显现象,则可推知五种溶液可能的组合有    种。

来源:2021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加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生成。同学们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是Mg(OH) 2

猜想②是MgCO 3

猜想③是Mg(OH) 2和MgCO 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MgCO 3、Mg(OH) 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2.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3.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

【实验现象】装置A中        ,装置B中       

【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请写出Mg(OH) 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                ,也能检验MgCO 3的存在。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

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如图2所示装置C和D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增重3.6g,装置D增重13.2g。

【实验结论】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 2•yMgCO 3表示,则x:y=       

【反思评价】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只称量装置C、D增重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装置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

③去掉装置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

来源:2021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碱石灰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它极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在实验室里碱石灰应    保存。

实验室现有一瓶敞口放置的碱石灰,甲同学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猜想Ⅰ:未变质,样品中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Ⅱ:部分变质,样品中有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碳酸钠;

猜想Ⅲ:完全变质,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

【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设计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步骤1:取少量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溶液M;

步骤2:向滤渣中滴加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得到溶液N;

步骤3: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先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再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Ⅲ正确。

【拓展】乙同学取一定量的溶液N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入溶液M,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与所加溶液M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    (“A”“B”“C”或“D”)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少。

来源: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成分为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

【探究一】测量样品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钠的质量

如图1所示,取3.00g样品置入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等电子设备采集信息形成图像。将锥形瓶中最终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全部固体,其质量为3.48g。

(1)a点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ab段溶液pH降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

(3)蒸发时除使用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探究二】测量样品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如图2所示,另取3.00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混合,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0mL(该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2.00g/L;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

(4)结合探究一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5)下列因素会导致所测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标号)。

A.探究一中加入的稀盐酸量不足

B.探究一中蒸发时有液体溅出

C.探究二中俯视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D.探究二实验后生成气体在锥形瓶中仍有滞留

来源: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堰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工厂的有关资料,推测出污水中可能含有盐酸、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组同学取污水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小组同学用pH试纸测得的污水的pH=2,由此得出污水中一定不含       ,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检测污水中可能含有的成分,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污水于一支洁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

     

有白色沉淀生成

污水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实验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结论】兴趣小组确定了污水的成分。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经过思考后,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                                              

来源: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加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生成。同学们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是Mg(OH)2

猜想②是MgCO3

猜想③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2.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3.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

【实验现象】装置A中       ,装置B中      

【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请写出Mg(O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               ,也能检验MgCO3的存在。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

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如图2所示装置C和D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增重3.6g,装置D增重13.2g。

【实验结论】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yMgCO3表示,则x:y=     

【反思评价】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只称量装置C、D增重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装置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

③去掉装置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

来源:2021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有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其成分产生浓厚兴趣,进行了如图实验探究:

【实验活动】

【初步结论】实验过程中没有温度变化,则该样品中没有       (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样品中究竟有哪些物质呢?同学们利用该固液混合物继续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

【结论与解释】根据上述现象,同学们得出固体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你认为此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其中氢氧化钙产生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深入交流】实验过程中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边滴加稀盐酸边搅拌,溶液仍为红色时,固体表面没有气泡产生,但固体却减少了。针对此现象,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的           继续与稀盐酸在溶液中反应,而未与碳酸钙反应。

【分析评价】同学们根据整个过程的实验现象,又绘制了溶液中某离子数目的变化趋势图。请你结合图像分析:

Ⅰ、该离子应该是    (填序号);

A.

①Ca 2+

B.

②OH

C.

③Cl

Ⅱ、在b→c的过程中,该离子数目减少的微观反应实质是:            (用文字说明)。

老师对同学们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可以尝试用更多的方法进行探究。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如图1所示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

【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

(1)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如图3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Ⅱ】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足量的方法是                        

(3)溶液M呈    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反思总结】

(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

(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         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

来源: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乙醇俗称酒精,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和内燃机等的燃料,工业上常用高粱、玉米等淀粉含量较高的物质发酵生产,属于可再生资源,为解决能源危机开辟了新的道路。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乙醇燃烧的产物产生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生成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H 2O;猜想二:                ;猜想三:CO 2、CO、H 2O。

【设计与实验】小组同学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如图药品和装置来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

(1)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                (装置可以重复选用,也可以不选)。其中选用E装置的目的是                 

(2)待燃烧产物将装置内空气排尽后,再点燃C装置中的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

【现象与结论】

实验中所选第一个装置观察到现象是             ,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D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由此推断猜想三成立。其中C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交流】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结论进行了反思:甲同学发现含碳的化合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才能避免有毒物质一氧化碳产生;乙同学发现该实验的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                       

来源:2021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原理,请你一起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一:在5mL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mL碳酸钠溶液。

现象:开始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无气泡产生。写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                      

实验二:在5mL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滴完5mL稀盐酸。

现象:整个实验过程无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为什么不一样呢?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1.盐酸过量时,反应生成NaCl、CO 2和H 2O;

2.盐酸不足时,产物是NaCl和NaHCO 3

【假设猜想】实验二结束后,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有哪些?

猜想1:NaCl、Na 2CO 3和NaHCO 3

猜想2:                      

猜想3:NaCl

猜想4:NaCl和HCl

小明认为猜想3和4明显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探究】实验二结束后,将试管中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做下列三个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入稀硝酸溶液,沉淀不消失

溶液中含    (写离子符号)

实验2

加入           溶液,无沉淀产生

猜想1不成立

实验3

加入       溶液,有    产生。

猜想2成立

【交流反思】用量相同的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现象和产物可能都不一样。

来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B制取的气体通入G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Y型管左边的白磷燃烧,右边的白磷不燃烧,可探究出燃烧所需的条件是                  

(4)若用B、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到                   时,证明二氧化碳收集已满;若F装置中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其可能原因是                    。(写一个)

来源: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探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

(1)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目的是                     

(3)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碱式氯化镁[Mg(OH)Cl]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

【提出假设】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你认为原因是              

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

猜想Ⅰ:Mg

猜想Ⅱ:Mg(OH)Cl

猜想Ⅲ:Mg(OH)2

【实验探究】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①②③的试管中。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

       (填物质名称)

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

猜想Ⅰ不成立

实验2

加热试管②,并将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

滤纸条变红

猜想Ⅱ     

实验3

加热试管③,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变色硅胶

变色硅胶      

猜想Ⅲ成立

【讨论分析】实验2中滤纸条变红是由于HCl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    性,生成HCl气体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来源:2021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多种物质都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如MnO2、CuSO4等。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漂白液(主要成分是NaClO和NaCl)、FeCl3、K2SO4能否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1)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如图所示,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多次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每次2mL,如有气泡产生,则将①                 伸入试管,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结果如下表。

研究对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漂白液

大量气泡

较多气泡

少量气泡

无气泡

FeCl3溶液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K2SO4溶液

      

/

/

/

实验结论

ⅰ.实验中产生的气体都是氧气。(查阅得知:NaClO+H2O2═O2↑+NaCl+H2O)

ⅱ.K2SO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ⅲ.③      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ⅳ.……

(3)下列物质中,也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是      (填标号)。

A.CuCl2

B.Fe2(SO43

C.Na2SO4

D.KCl

(4)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实验方案:将等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不同催化剂中,比较用排水法收集50mL氧气的快慢。请从如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组成该探究的完整实验装置,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标号)。

来源: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