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转化为碳酸钠。现称取一久置于空气中的烧碱样品10.6g完全溶于蒸馏水中配成100g溶液,向其中滴加质量分数为8.55%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回答:
(1)该烧碱样品变质的程度为 (填“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
(2)a= g。
(3)当沉淀刚好达到最大质量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于是该同学对不变浑浊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O2既不与AgNO3溶液反应,也不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①澄清石灰水已经变质。
②制得的气体中除CO2外还含有其他成分。
【实验探究】
活动一:为了验证猜想①,该同学做了一个对照实验:把稀硫酸滴入盛有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猜想① (填“成立”或“不成立”)。
活动二: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得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有 产生,说明制得的气体中含有HCl气体。
【实验反思】制得的气体中混有HCl的原因是 ;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又是因为 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若要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下列装置可以满足要求的是 。
为了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并用提纯的铜粉制取胆矾(CuSO4•5H2O).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反应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2H2O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是 .
(2)FeCl2溶液中通入Cl2发生化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由Cu制CuSO4溶液的途径Ⅱ中,若不通入O2,反应将不会发生,原因是 .途径Ⅱ与途径Ⅰ相比较,其显著的优点是 (回答一点即可).
(4)FeCl3溶液可腐蚀铜以制作印刷线路板,反应只生成两种常见的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1)青蒿素含有 种元素,它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最简整数比).
(3)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硝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它与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呢?某化学小组对此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探究硝酸的化学性质,老师高兴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某些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 色。
(2)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氢气,其化学式为 。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氢气。
(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
(3)氮元素某些气态物质的某些性质如下表:
N2 |
NH3 |
NO |
NO2 |
|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溶解性 |
难溶于水 |
极易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交流与讨论】
(1)甲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 。
(2)大家一致主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乙同学认为A是N2,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
②丙同学认为A是NH3,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
(3)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
【延伸与拓展】
丁同学对硝酸能与Cu 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溶解,也出现上述Zn 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请完成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3Cu(NO3)2+ + H2O。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努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可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受污染水中的可溶性有毒物质
C.加强对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2)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t2℃时,将30g的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②当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 方法提纯A物质。
③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牙膏中的摩擦剂约占牙膏成分的50%,主要用于增强牙膏对牙齿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牙膏摩擦剂一般由①CaHPO 4②CaCO 3③Al(OH) 3④SiO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1)根据上述信息,推测牙膏中的摩擦剂应具备的性质有 (填序号)。
①易溶于水②难溶于水③坚硬④柔软⑤颗粒较大⑥颗粒较小
(2)已知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 3和SiO 2(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将适量的该牙膏溶于水、静置后过滤,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则证明该牙膏中的摩擦剂是CaCO 3和SiO 2的混合物。
(3)取20g该牙膏样品充分溶解、静置、过滤,用10%的稀盐酸测定得到的固体成分。测定过程中,剩余固体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分别如图所示,试计算该牙膏中摩擦剂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向24.5g氯酸钾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氯化钾14.9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向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4.9g氯化钾,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20.2g滤液,求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步骤)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p点的含义是 .
(3)将t2℃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成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A或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
①t2℃时,A、B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A>B;
②t2℃时,用等质量的A、B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A>B;
③通过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使A、B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
④t2℃时,将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100g.
(1)向24.5g氯酸钾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氯化钾14.9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向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4.9g氯化钾,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20.2g滤液,求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步骤)
如图一是某食品标签,小颖看到食品添加剂中有"碳酸氢铵",感觉很惊讶,"碳酸氢铵"是臭粉啊,怎么可以放进食品?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分析食品成分:营养物质:配料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富含糖类的有 ;
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盐类,酸类等物质。
(2)查阅资料:①食用级碳酸氢铵比较纯净,可作膨松剂,一般用在油炸食品中,水蒸食品中不用;
②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600体积氨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3)产生疑惑:臭粉为何可以作膨松剂?为何一般适用于油炸食品而不适用于水蒸食品?
(4)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图二是检验装置,图三是收集装置,取适量碳酸氢铵分别置于两试管中,按如图进行实验。
(5)现象与分析:①图二: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时,A装置试管中固体消失、 。
②图三:装置E的作用是 ,F中收集到氨气,说明氨气具有 性质,取下F,塞上橡皮塞,用注射器向F中注入少量水,看到的现象是 ,拔出橡皮塞闻到氨味。
(6)解释与结论:①有臭味的碳酸氢铵添加到食品中,如果油炸,则含有的少量碳酸氢铵受热时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食品膨胀,且生成物可以迅速挥发而离开食品,没有残留物,其臭味会消失,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添加碳酸氢铵的食品如果水蒸,则 。
通过上述探究小颖明白了:高纯度的碳酸氢铵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同一食品添加剂并不适合所有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需严格控制用量。
某腐蚀印刷电路板的废液经处理后只含有CuCl2和FeCl2两种溶质,为了分析处理后废液的组成,取200g该废液加入40g废铁屑(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经处理得到16g铜,往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经过滤、干燥、称量,最终得到114.8gAgCl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往废液中加入废铁屑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1%).
(3)求200g废液中FeCl2的质量分数(精确到1%).
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甲同学:生成氢氧化钠
乙同学:生成碳酸钠
丙同学:生成氢气
丁同学:生成氧气
(1)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理由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
无现象 |
(2) |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
(3) |
有氧气生成 |
(4) |
溶液变红 |
溶液显碱性 |
【得出结论】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拓展】
(6)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预测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现象 。
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 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②P点的含义是 .
③t 2℃时,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④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到t 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
(2)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C在常温下是气体且元素组成相同,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2(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 .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A+B→ ;
(Ⅱ)G+Na 2CO 3溶液→ .
③写出F的一种用途 .
某化学小组从理论上初步探究“已知质量比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分析提纯方法】
表一: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
S≥10g |
1g≤S<10g |
0.01g≤S<1g |
S<0.01g |
溶解性 |
易溶 |
可溶 |
微溶 |
难溶 |
表二: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 。
3的溶解度曲线。
3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 g。
【设计提纯步骤】
3和5gNaCl的混合物)
3﹣1)
(3)降温至20℃
(4)得到晶体
【设计提纯方案】
3,该小组同学结合已有知识,从理论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方案;(不考虑不同溶质对溶解度的相互影响及实验过程中水和固体的损失等影响因素)
方案一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检验,取少量(4)中得到的晶体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加 ,观察实验现象。
3晶体的质量约为 g(精确到0.1g)与(4)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方案三 与95%进行比较。
方案四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