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空气组成(按体积分数)
B.溶解性与溶解度关系
C.pH与溶液酸碱性
D.原子核结构
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任务,带回1731g月壤,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已知氦3的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氦3的核外电子数为( )
A. |
1 |
B. |
2 |
C. |
3 |
D. |
4 |
不久前,某国决定将核废水排放入海引发国际争论。核废水中含有氚、锶、铯等放射性元素。已知氚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下列关于氚、氢两种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不同种元素 |
B. |
都有中子,但数目不同 |
C. |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D. |
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
(1)2021年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原子种类 |
质子数 |
中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氘 |
1 |
1 |
1 |
氚 |
1 |
2 |
x |
①氘和氚属于 (选填“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上表中x= 。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人造太阳”将为人类提供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除核能外清洁能源还有 。(任写一种)
铀﹣214的质子数为92,相对原子质量为214。下列有关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核电荷数为92
C.中子数为92
D.铀﹣214与铀﹣235属于不同种元素
学习化学要科学使用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镁(MgCl2)中含有1个Cl元素
B.微粒H、H+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
C.空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N
D.铝表面致密氧化膜的化学式是3O2Al
“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抵达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1)月壤含CaAl2Si2O8以及可作为核聚变燃料的氦﹣3等物质。
①CaAl2Si2O8中,Si、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如图为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氦﹣3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3,则其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
(2)着陆器上的仪器可探测水。若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水,可利用光催化分解水技术得到氧气,对人类在月球上活动意义重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火星拥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二氧化碳等资源。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气体成分 |
CO2 |
N2 |
Ar |
O2 |
其他 |
体积分数/% |
95.32 |
2.7 |
1.6 |
0.13 |
0.25 |
①为鉴别一瓶模拟“火星低层大气”组成的气体和一瓶空气,可采用的化学方法是 。
②若为满足人类未来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设想不合理的是 。
A.将CO2转化为O2,提高O2含量
B.将CO2分解转化为N2,提高N2含量
C.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
D.利用火星上的金属矿物冶炼金属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
A. |
金原子核带正电 |
B. |
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
C. |
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
D. |
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
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不显电性 |
B. |
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
C. |
质量相当于一个氦(He) 原子的质量 |
D. |
在现有的周期表中不可能有它的位置 |
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B. |
原子得到电子后带正电荷 |
C. |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
D. |
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
X、Y、Z、W四种元素的质子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与Y属于同一周期
B.X、Z均能与Y形成两种化合物
C.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D.常温下,X、Y、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pH<7
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
(1)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不可能增加铀原子的 数,所以得不到93号元素。
(2)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B.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