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兖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有学者认为,孟子的学说主要发扬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孔子言仁而孟子益之以言”。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孟子主张( )
A.“制天命而用之” | B.以德治民 | C.施行“仁政” | D.“以法为本” |
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董仲舒提出(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存天理、灭人欲” |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下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
①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④理学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朱熹与陆九渊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哲学思想家、文化教育家,前者集理学之大成,后者开心学之体系,由于二人成名于同一时期,且学术观点相异,故自鹅湖之会始,二人争论不休。那么他们最大的分歧是 ( )
A.朱熹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陆九渊强调“心”是宇宙的本原 |
B.“天理”是不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
C.是否为统治阶级服务 |
D.是否进行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C.王阳明的“心学”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之际,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张巨大的画轴,向世界呈现了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以下有关造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天水汉墓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 |
B.西汉时期的“蔡侯纸”,造价低廉,质地细腻,便于书写 |
C.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古代世界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
D.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
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有( )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居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B.起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 D.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
梁启超曾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这里“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
A.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革新图强运动 |
B.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反洋教运动风起云涌 |
C.民族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艰难起步 |
D.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救亡图存斗争 |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 )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致使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外部因素有( )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②中共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③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不断探索的必然结果
④孙中山由伟大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②③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967年,中国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 )
A.19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 |
B.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
C.“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
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
某班同学在学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时进行小组讨论,以下是他们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智者学派的出现与古希腊民主政治繁荣密切相关
②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就是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③智者学派的出现说明“人”成为早期希腊哲学家研究的核心
④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同智者学派根本不同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①② |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生;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段材料( )
A.反映的是神学思想 | B.认为人是无理性的 |
C.认为人是卑贱的 | D.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 |
康天意在《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中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界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材料中的“人文主义”的历史意义包括
①打破了中世纪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桎梏
②动摇了神学的无上权威
③适应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④适应了封建贵族的文化需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 B.文艺复兴 | C.启蒙 | D.空想社会主义 |
有人认为,西方先哲们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
A.三权分立 | B.社会契约论 | C.天赋人权 | D.人民主权 |
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人本身的一种彻底解放,这里“解放”是指( )
A.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B.把人性从禁欲主义下解放出来
C.促成人身的解放和思想的解放 D.把人身从专制统治下解放出来
电视剧《神话》是国内首部“穿越”题材电视剧,让历史人物蒙毅大将军和公主穿越古今。目前,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主要是( )
A.量子论 | B.太阳中心论 | C.牛顿力学 | D.相对论 |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
2008年2月11日瑞士警方证实,4幅总价值1.13亿欧元(超过1.6亿美元)的名画被3名蒙面持枪劫匪从苏黎世布尔勒收藏展览馆抢走,其中包括著名画家塞尚、凡·高和莫奈的传世之作。这三位画家都属于( )
A.印象派画家 | B.浪漫主义画家 |
C.现实主义画家 | D.现代派画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遂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⑴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⑵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⑶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⑷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⑸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⑴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思想主张。
⑵根据材料二,为什么《孔子改制考》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
⑶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⑷结合上述五则材料,简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语言要精练,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⑴材料一中导致普罗塔戈拉对神持怀疑态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⑵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⑶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和影响等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重大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 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文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
⑴据材料一、二,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指出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
⑵雨果29岁时英国科学家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是什么?列举这项重大发现“生气勃勃地发展为奇妙有用的东西”两例(名称和发明者)。
⑶当时中国成了“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经济根源是什么?中西方科技上的差异最终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导致了怎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