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上海]2012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默写
几处早莺争暖树,                。   (《钱塘湖春行》)
             ,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
了却君王天下事,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却疑春色在邻家。     (《雨晴》)
无丝竹之乱耳,                。     (《陋室铭》)
呼嘘毒疠,                    。     (《捕蛇者说》)

来源:2012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宋词,完成题目
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末句中“伊”字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B.“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
C.本词上片写主人公登高望远,离愁滋生;下片写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本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
来源:2012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课文选自由南北朝时       (人名)所编撰的《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俱。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同乡人“更相庆”是因为他们以为周处和蛟龙都已死了。
B.周处杀虎斩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英雄侠气。
C.本文主要通过“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件事表现人物个性。
D.本文通过周处的事例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也可移。
来源:2012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子期,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王子期:战国时期驾车能手,即王良。②安:安稳。③调:协调。④诱道:引导。此处之“道”,同“导”,不作道路解。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1)三马而三后(   )        (2)而后可以进速远(   )
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时错了。
B.我已经尽力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C.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D.我已经尽力了,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过分了。

赵襄王“三易马而三后”的根本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
读了文章后,我们应努力戒除赵襄王身上所暴露的                 的缺点。

来源:2012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学会倾听
①数年前,一起医疗纠纷把我推到“风口浪尖”上。患者家住近郊,很快就有二十来人聚在会议室的门口,吵吵闹闹,人声鼎沸,大有一触即发的火药味。我提议大家坐下来,请对方不限时地把话说完,医师一方则推举代表限时发言,超时说话要经过对方同意,但一方讲话时,另一方都不得插嘴。轮到我讲话时,我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声明我讲话时可以录音录像做笔记,录音录像可以播放,讲话可作告状材料任意引用,决不出尔反尔。当我十分耐心地听完对方讲话时,发现其中既有对医学的误解、对医师的误会,也不乏对医院工作的中肯之词。三个小时的交流后,医患纠纷烟消云散,对方甚至留下地址和电话号码邀请我去钓鱼。干戈玉帛之变,始料未及。这件事让我明白,在某些场合,会说不如会听。听清楚你才会明白对方的意图和需求,才知道怎样面对怎样解说。
②其实,无论是“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还是“四面云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都是静心倾听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倾听。
③倾听是一门学问。做学问要讲规矩,倾听也有规矩。倾听者必须有同情心,必须专注,必须敏捷。“同情就意味着理解的一半”(高尔基),有了同情心,你才会尊重对方,待人以诚。倾听需要专注,不专注听别人的谈话无异于轻视或侮辱别人。专注的倾听对于倾诉者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褒奖,从专注的倾听中流露出来的真诚和善意,比任何药物都更有抚慰作用。要边听边想,分析综合   既要抓住对方在倾诉中流露出来的闪光点,加以引用   夸奖和张扬   又要留意其中的纰漏和谬误,以便适度疏导或批评。这就需要缜密,也要掌握分寸。
④倾听也是一种艺术。作为艺术,倾听也讲技巧。倾听者必须保持平静的心态、坦诚的胸怀,并拥有符合要求的体态语言。倾听时或上身前倾,平视对方,或俯身侧耳,紧闭双唇,洗耳恭听。倾听中应尽量保持静默。且看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倾听者时而面带微笑轻轻点头以示肯定或赞赏,时而双眉微皱面有愁容甚至眼泪盈眶,仿佛身临其境,不经意地走进了对方的心灵世界。《长沙晚报》休闲副刊有一个“倾诉”版面我也常看,其实阅读也是倾听。窃以为倾诉和倾听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次毫无顾忌的倾诉和一次不受干扰的倾听常常使双方受益。倾诉者一吐为快,心中块垒为之一消;倾听者大增见识,心灵为之震撼,同时获得一个结交朋友、研究人性和了解社会生活的机会。
⑤成功的倾听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剂良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努力学会倾听。医师学会倾听,就会从善如流,提高疗效;官员学会倾听,就会更加体贴民情,为民造福。如果每个人都把倾听当作一门本领来掌握,我们的社会定然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第③段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标点是     

A.; , ; B.。 、 ; C.: , , D.: 、 ;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1)                                            ;
(2)                                         
第③段划线句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本文围绕着论点,从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应如何学会正确倾听:
(1)                              ;(2)                             
第⑤段划线词语“从善如流”用在此处不太贴切,请换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词语:              理由:                                                 

来源:2012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这个星球有你
张丽钧
①彭先生打来电话,邀我去西部教师培训会上讲座。尽管与彭先生仅有一面之交,但还是愉快地应允了。撂了电话,翻一下工作安排,发现居然与一个会议撞车了。连忙打电话向操持会议的人请假。对方沉吟了片刻,半开玩笑地扔过来一句:“去走穴?”问得人火往头上拱,又不便发作,陪着笑说:“跟商业不沾边。组织者提供交通、食宿费用,不安排旅游。我的讲座是零报酬。”对方听了,用洞悉一切的口吻说:“哦?零报酬?那不是他们太不仗义就是你太仗义了吧?——来这个会还是去那个会,你自己掂量吧。”
②我跟自己说:“何苦来?背着一口黑锅去搞什么讲座!”可是,答应了的事又怎好推辞?我需要寻觅一个推掉讲座的充分理由。我上网搜索彭先生的背景材料。彭先生本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到天津一家知名软件公司做软件企划。朝阳般的年纪,做着一份朝阳般的工作,惹来许多人艳羡。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毅然决然地辞去工作,做了一名自愿“流放”西部的IT人。
③促使彭先生下决心去西部的,是一对苦难的母女。冬季的傍晚,彭先生从公司下班回家,发现车胎没气了,便把车推到一个修车摊去修理。三九天气,刀子风刮得人脸生疼。为他补胎的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女人。女人身边,是她五六岁的女儿。小女孩渴了,一直缠着妈妈要水喝。但妈妈忙着挫胎、涂胶,腾不出手来给女儿弄水。小女孩见妈妈实在顾不上自己,便趴在试漏的水盆前,小声地问妈妈:“妈妈,这盆里的水能喝吗?”没等妈妈回答,渴极了的小女孩居然把头伸向了那飘着浮冰的脏水盆……这一切发生得那么突然,彭先生的心仿佛被撕裂开了一道口子,在不住地滴血。他赶忙跑到最近的一家商店,买了几瓶牛奶,以最快的速度跑回来交到小女孩手中……
④第二天上班后,整个上午,彭先生全身都在发抖。他事后说:“在离我们公司不到五百米远的地方,竟有如此苦难的事情发生!而我却坐在有空调、有暖气的办公室里……这件事是一个导火索,它把我几年来想好的事情一下子提前了;或者说,好比是一个朋友打来电话,让我赶紧去做更应该做的事。我再不能等下去了!”
⑤他于是去了那个叫黄羊川的地方。分文不取,义务支教。当他坐在一户姓王人家的炕头,吃着读到四年级就因贫困而辍学的女孩烤的土豆时,他哭了;当他在另一户人家,听到一个做了母亲的人说因为没念完书而一直后悔着、怨恨着时,他哭了。
⑥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的中学生每周吃上了一次肉。
⑦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连上了互联网并拥有了自己的网页……
⑧我原本寻觅推辞的心,此刻却被亲近的热望塞得满满的。在这些故事面前,一口“黑锅”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被误解的痛,幻化成一条可以忽略不计的蛛丝,随手抹掉或者交付风儿,都可以微笑着接受。
⑨孙红雷有个广告说:“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这句话多么适合彭先生!这年头,有故事的人很多。但是,彭先生的故事却堪称高品位。有故事的人没有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幸运地分享了这故事的人一直在心中说着孔子那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⑩我决意充当那个可有可无的会议的叛逃者;我决意把多年淘得的教育真金悉数献给西部。我发给彭先生的短信是:“这个星球有你,我多了一重微笑的理由。”  (有删改)
第②段划线词“一口黑锅”在文中具体指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其表达效果是                     
纵观全文,彭先生能放弃原本朝阳般的工作去西部的原因是:
(1)                            ;(2)                                 
“我”的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贯穿了全文,具体可梳理如下:
欣然接受彭先生的邀请,去西部讲座;→                 ;→                 
对第⑥⑦两段不宜改为“通过努力,他让黄羊川的中学生每周吃上了一次肉,也让黄羊川连上了互联网并拥有了自己的网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原句比改句更能强调彭先生的能力有限,做成这两件事实属不易。
B.原句比改句更能强调彭先生为黄羊川做好这两件事的过程漫长。
C.原句比改句更能突出彭先生办事能力强,为黄羊川做的好事多。
D.原句更能突出彭先生为改变黄羊川而尽的不懈努力及取得的成效。

认真阅读第⑨段,结合划线句,说说彭先生的故事给你的心灵带来的触动。(80字左右)

来源:2012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 作
题目:醒悟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来源:2012届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