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指的是

A.焚书坑儒代替百家争鸣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D.察举制度代替世袭制度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戽车寻丈旧知名, 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 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 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是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成熟 D.属于古代农业耕犁技术的进步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与“上善若水”意思相符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三省分权相互制衡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江南的‘士大夫’是16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材料中的“角色”准确定位是(   )

A.新经济因素的促进者 B.小农经济模式的固守者
C.启蒙思想家的倡导者 D.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者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门刚打开,联军就出现在城中的每个角落,于是中国人的多少值钱、便于携带的财物,马上换了主人。美、俄、英、日和法国兵到处奔跑,闯进每一户人家,门要不是开着,马上被一脚踢开”,材料反映的这一场景出现于 (  )

A.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1936年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①政府推行新的经济政策              ②美国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剧
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国民政府推行的货币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3年中共中央《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强调:“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当尽力运用《前锋》、《新青年》、《向导》、《社会科学讲义》等之材料,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说明中共早期报刊(  ) 

A.已经失去通达民情的作用
B.无法完全满足大众的需求
C.遭遇理论化与通俗性尴尬
D.没有认识到普通民众作用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孙中山以明白无误的语言告诉人们,他的平均地权,他的民生主义,只不过是古已有之的井田制度的再版,因为两者“用意是一样的”。孙中山这样解释“民生主义”,主要用意在于(  )

A.民主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 B.三民主义与西方民主制度有关
C.土地国有制有其深远的根源 D.平均地权和井田制有相似之处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美术大师徐悲鸿赠与学生孙宗慰的一幅作品。画中题记为:“廿七年(1938年)夏日,宗慰仁弟卒业中央大学,适当我国与凶倭鏖战之际,前途艰巨,来日大难。”从历史角度解释这幅画。正确的是(  )

①徐悲鸿的画作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②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③ 国难当头青年人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 
④以雄狮为榜样振奋精神夺取抗战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1年,毛泽东在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谈话时提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中国,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实际上反映出当时中央政府(  )

A.提出 “一国两制”方针 B.尊重台湾当时的状况
C.主张海峡两岸地位平等 D.承认台湾是独立国家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77-2003年安徽省GDP增长曲线变化图。下列说法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经济腾飞的起点①归因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经济最低点②出现是因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致
C.经济最高点③出现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该曲线变化图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见证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材料中“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的史实是(  )

A.颁布“解负令” B.按财产定等级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实行陶片放逐法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美国和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逐渐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也各有特色。下列有关近代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国家元首 B.都可以解散议会
C.都对议会负责 D.都掌握行政大权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下列哪位思想家符合材料的观点( )

A.卢梭 B.伏尔泰 C.康德 D.孟德斯鸠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世纪里,西班牙的物价上升了约四倍……(在这场运动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材料所述的这场运动(  )

A.推动了工业革命开展 B.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
C.推动欧洲阶级关系变化 D.导致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达尔文的老师塞奇威克说达尔文道:“当我读着您的著作的时候,我感到痛苦多于愉快……我一向把因果关系称为上帝的意志,并且我能够证明,上帝是为了它所创造的万物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上帝也是依照我们能够研究并且理解的法则而行动的。”这说明了进化论

A.在生物界引起不同反响 B.引发宗教神学堡垒受到冲击
C.导致了基督教的影响消失 D.摧毁了基督教神学的理论体系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沃夫公爵及其部长们坚认,土地重新分配这样的重大改革必须等到能真正代表人民并有权决定这一基本问题的立宪会议召开时才能进行。同样,政府也不愿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是合情合理的、可以理解的,但在政治上却是自杀性的。”材料所述相关内容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 C.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成立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拉德哈克瑞什南在《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指出:“全球性,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材料中作者意在说明全球化(  )

A.实际上是不同意识形态的竞争 B.缩小了世界之间贫困差距
C.是资本主义国家新的侵略方式 D.推动了经济的多极化发展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品的基本主题是表现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状况。”符合这一主题是(  )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 分)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泉州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世界千年航海史上独占400年鳌头的“东方第一大港”、与亚历山大港齐名,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名气遍布全球。
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元代,泉州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相对稳定的航线大抵与宋相仿。
进入明代,泉州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清代,在清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港口的繁华已烟消雾散,城市也凋零殆尽,泉州港的外贸业务全由厦门港所取代,从此以后,泉州港便走向衰落,变成地方性的小港。
——摘编自百度百科《泉州港》
材料三 世人有目共睹,从2001年浦江之滨到2013年楚河河畔,12年间,这个唯一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组织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携手共进,比肩前行,合作日益广泛,关系不断加深,影响日渐扩大,成为新型区域性组织的典范。
——新华网《习近平出席上合组织峰会:传承丝路精神 共创美好明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从《丝绸之路示意图》中提取关于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史实予以说明。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代泉州港兴起与丝绸之路发展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泉州港走向衰落的原因。
(4)据材料三、四,你认为丝绸之路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外交主张?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的条件下,清政府面对的局势是“数千年未有之奇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终于意识到了危机,而要想摆脱这一危机,最佳途径就是进行“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wawa 微博《略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二 康有为宣称,孔子创立儒教,提出一套他自己创立的尧、舜、禹、汤、文、武的政教礼法,编纂六经,作为“托古改制”的根据。因为他所创立的儒教,教义最完善,制度最齐备,徒众最众多,于是在汉武帝时取得一统的地位,孔子也就成了“万世教主”。孔子以“布衣改周之制,本天论,因人情,顺时变,裁自圣心”,而为“天下所归往”。所以,孔子的“托古”,是为了“改制”;作六经,是为了“拨乱世,致太平”,是要“以春秋继周,改周之制”。细绎其意,我们不难发现,以上观点与其是在说孔子,不如说是在谈“康子”,棗此乃夫子自道也。
——摘自《梁任公纪念馆·文选》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对这种几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学说给予了无情的批判。指出:(一)孔学之“三纲五常”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它是帝制产生的根源。陈独秀认为,“孔教之根本义”乃“三纲五常”, 而“三纲五常”之根本,乃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也。”以阶级制为核心的孔学就必然是“制造专制之根本恶因”。欲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三纲之说必弃无疑。……
——魏晓东《试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所说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清政府开展的洋务运动是对谁的思想的实践? 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洋务运动的结局。(5 分)
(2)综合材料二、三,指出康有为、陈独秀对孔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的这种态度在政治上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对学术著作的学习往往会拓展我们的视野。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发展趋势并概括推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的因素。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
军费开支/亿美元

(据朱成虎、赵子聿等著《当代美国军事》)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历程

格局
时期
原因及表现
两极格局


20世纪50年代中期
(1)二战结束后,美苏抗衡,形成均势
(2)50年代前后发展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3)“①”和“华约”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
(1)美苏争霸,双方实力相对削弱
(2)6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3)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七八十年代,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②,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
趋势
两极格局
瓦解以来
(1)各种力量分化组合,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2)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影响美国军费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 (2分)
(2)根据材料二,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历史研究方法是什么?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黑色三角形“”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 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中的原因及表现。 (2 分)
(4)发展的观点是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发展的观点评价世界多极化趋势。
(要求:评价认真细致,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 字左右。)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 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以说《马关条约》这一条款即是日本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迎合了所有列强的需要。这正是其他列强所盼望的。特别是为了偿还巨额外债,清政府被迫以牺牲一些权益为代价,向西方列强三次大借款,从而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削弱了清王朝的统治力量。戊戌变法的兴起和展开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开始的,因此,从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发了变法自强的戊戌变法。                
——人教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材料二 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诸如自由买卖,依法开办和经营工厂以及种工业、商业和手工业作坊、加入行会、同业公会、有权起诉、出庭作证、参加选举、受教育和服兵役等等。农民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不必取得地主的同意。
——《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
材料三 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局)。1864年颁布的《省、县、地方机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司法: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教育: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思想: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纷纷要求改革。经济:(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国内市场,提供资金;借鉴西方技术;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百度百科:《俄国农奴制改革·其他内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这一背景下,列强的侵华方式有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一般法令》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法令实施的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与戊戌变法相比,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能否成功的因素。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 分)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只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毛泽东是怎样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创建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有何共同点?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索历史的奥秘】(10 分)
遗址作为人类活动的遗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里头遗址)经半个世纪的田野工作,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这里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
——许宏《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觚、爵、盉则比较常见,而且经常成套出现。早商(即二里冈文化)文化中,很少见到盉,而斝则是常见的。由此看来,觚、爵、盉与觚、爵、斝这两种不同的组合,应该是代表了夏、商两种文化不同的礼俗。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试论夏文化》
材料三 对二里头的族属和王朝归属问题,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出土文字材料的匮乏、传世文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导致我们对早期中国的纪年只能作粗略的把握。“疑则疑之”即出于不得已,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暂时不知道二里头姓夏还是姓商,丝毫不影响它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分量。
——许宏《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二里头遗址所体现的历史信息。(3)
(2)据材料二、三,关于二里头文化姓夏还是姓商,邹衡和许宏有怎样的观点,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里头考古发掘的意义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 分)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这里建立了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集中营内共有3个主要营地和39个小型的营地,分布在整个波兰南部西里西亚地区。集中营内部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设有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奥斯维辛一号、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英文:Birkenau)、奥斯维辛三号(莫诺维茨,英文:Monowitz)组成,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
——百度百科《奥斯威辛集中营·简介》
材料二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奥斯维辛集中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见证这段历史,每年有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界人士前往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参观,凭吊那些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                    
——百度百科《奥斯威辛集中营·战后》
材料三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
——百度百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据材料一、二,分析奥斯维辛集中营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南京日军侵华战争大屠杀纪念馆申遗具备哪些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奥斯维辛集中营殉难者纪念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立的意义。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四期(江苏版)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