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
1. 品味文章质朴的语言。
2. 学习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4. 厘清线索,把握中心。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师生讨论;小组合作;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了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提问1:听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提问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分小组朗读、交流这些句子,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目标导学二:重点探究,明确行文线索
提问3: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明确:“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回忆(惦记)背影;父亲买橘,细看(刻画)背影;父子分手,远望(惜别)背影;文章结尾,再现背影。
提问4: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可为什么又要写与此看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自然段?
明确:这两个自然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做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提问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试试看,你能发现吗?
明确:“背影”是文章的明线。“父子情深”是文章的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