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 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
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天南北不同地方温度差别很大。如图(A)、(B)是十二月某一天同一时刻在三亚和北京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由图可知,三亚此时温度为__ _____℃;北京此时温度为____ __℃。
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 )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 |
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 |
C.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
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 |
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 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
被lOO℃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同质量的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 ( )
A.100℃的水蒸气的温度比loo℃的水温度高 B.水蒸气液化放出大量的热
C水蒸气液化吸收大量的热 D.水蒸气比水传热快
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
D.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会出现冰花 |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 |
C.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 |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
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
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 |
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
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 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 D.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
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和38.5℃,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 ( )
A.37.5℃和38.5℃ | B.37.5℃和38.5℃ | C.38℃和38.5℃ | D.38℃和38℃ |
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烛蜡熔化特点”、“冰熔化特点”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
(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___ ___。
(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冰,乙是烛蜡,丙是水 C.甲是烛蜡,乙是冰,丙是水
B.甲乙都是晶体 D.甲乙都是非晶体
(3)在上表所示2min~5min时间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温度升高,不断吸收热量 B.乙温度不变,但还在吸热
C.丙温度不变,所以不在吸热 D.乙的固态不断减少,液态增多
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烟”,这是凝华现象 |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