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中国向世界公布的黑洞“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阳光下观察这张照片,地面上出现该照片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人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照片是由于光的折射
C.科学家们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的外星系照片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D.用放大镜将照片放大来观察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如图1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小华将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底部的 点,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小华自制了如图2所示的可折转光屏,利用它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 。
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部分地区观看到天文奇观日环食。与日环食形成原因相同的光现象是
A.用放大镜看字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C.手影
D.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温枪测量体温,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B.日环食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时,反射角为
D.在电影院,坐在不同座位都能观赏电影场景,是由于银幕对光线产生镜面反射
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 (选填“①”或“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
(4)在白纸上沿跳棋 和 的边缘画圈,测出物距 和像距 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物距 |
3.39 |
5.11 |
6.39 |
像距 |
5.22 |
6.51 |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 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 。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上,请画出:
(1)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
(2)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
关于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站在河边会发现自己的倒影,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B.用手机照相时,镜头相当于凹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
C.大雨过后,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需要戴凹透镜矫正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 和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 和 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到玻璃板的距离 |
3.50 |
5.00 |
8.00 |
10.00 |
到玻璃板的距离 |
3.52 |
5.00 |
8.10 |
10.00 |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相等 |
相等 |
相等 |
相等 |
进一步实验与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 处移动至 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当他远离镜子移动时,他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例如光现象,《墨经》中就曾经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反射等光学问题。下面四图中,光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鹦鹉照镜B.日食
C.鱼在哪里 D.海市蜃楼
平静水面上方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 、 如图所示, 点的人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 、 重合,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和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
端午节,人们通常要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在我们鄂尔多斯巴图同学家中却是另一番场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巴图看赛马时,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来矫正
B.妈妈用红外线烤箱烤羊排是利用了红外线的热效应
C.巴图闻到阵阵烤羊排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
D.巴图给自行车充气过程与热机的做功冲程相同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