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改穿汉服 | B.改用汉姓 | C.学习汉礼 | D.学说汉话 |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北语”即鲜卑语,而“正音”则是汉语。此次改革是
A.吴起变法 | B.商鞅变法 |
C.北魏孝文帝改革 | D.戊戌变法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3分)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阅读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当时该国国君是谁?公元前356年是公元前几世纪中期?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第几条措施最为不满?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四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材料二中的“从平城到洛阳”的迁都措施是北魏哪一位皇帝实施的?北魏政权是由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5)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6)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这位皇帝实施的哪一“汉化”政策?
(7)综上所述,战国和北魏时期的这两次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主要是什么?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牧都被宣布为是自由的,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贵族地主因土地被分配给农民而得到政府付给的长期国库券。作为回报,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以偿还政府。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
——《全球通史》
材料四:1866至1873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2.2%,而英国(1851——1873)则为3.3%,美国(1861——1873)为5%,德国(1861——1873)为3.8%。1874至1890年日本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1%,而英国则为1.7%,美国为5.2%,法国为2.1%德国为3.5%。
——吴廷谬《日本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试用课文的语言归纳“商君”改革的一项措施。
(2)据材料二,试用一句话归纳北魏汉化改革的影响。
(3)试讲出材料三“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转折点的深刻内涵
(4)试分析材料四所述1866——1890间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5)综上四则材料,你有哪些启示?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
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官渡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①② | C.②①④③ | D.③①②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
原姓氏 |
新姓氏 |
拓跋 |
元 |
丘穆棱 |
穆 |
步六孤 |
陆 |
(1)材料一是谁说的话?根据你的判断,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有什么活动?其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
(3)材料二是谁改革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项改革的措施?
(4)这两次改革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5)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3)“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