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开元盛世
初中历史

历史的记忆隐藏于史料的记载中,下列描述中能够反映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A.“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是(    )

A.筒车 B.水排
C.提花机 D.转轮排字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 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 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2)据材料二,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2) 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贞观之治     ②开皇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暻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封建社会就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勤劳的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作生息,共同谱写了一篇篇不朽的光辉篇章。
第一篇【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请回答: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在历史上称作什么?(1分)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2)请答出诗中描述的是哪位皇帝时期出现的唐朝盛世局面?(1分) 
第二篇【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材料一: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 
材料三:元朝有人写诗,反映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4)请回答: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有什么表现?请试举一例(1分) 
第三 篇【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5)材料一中的事件体现我国人民什么精神?(1分) 
(6)对内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管辖,在新疆和西藏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2分  ) 
(7)“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1分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 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   )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大任务。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也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而科技的发展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请列举两例我国古代社会时期农业技术上的进步。
(2)在近代,孙中山领导革命的过程中采取什么办法解决土地问题?
(3)建国以后,我国政府对农村进行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4)我们海南的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请你为我们海南农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对外交往活跃,ƒ国内民族融合。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ƒ代表的观点。
(2)你最欣赏唐朝时期的哪一位皇帝?试对其进行评价。
(3)材料二图片呈现的人物是谁?他俩在抗击外来侵略中有何贡献?
(4)材料三中,图三反应了康熙皇帝抗击沙俄侵略的战役是什么?最终两国在何年签订的平等条约称作什么?条约签订有何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产,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

A.隋炀商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武则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大力笼络贵戚重臣和李唐宗室
C.否定贞观之治
D.极力反对推行科举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名叫《唐玄宗走马任姚崇》,从中能直接体现唐玄宗

A.任用贤才 B.重视地方吏治
C.重视发展生产 D.提倡节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2分)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2分)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下面图一、图二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4)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

材料四 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所示唐代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所引谚语,宋代哪两个地方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3)材料三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是哪个朝代?
(4)根据材料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开元盛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