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
A.溶液与胶体:本质不同的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
B.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
C.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 |
D.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与碱反直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
B.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
C.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D.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
通过复习总结,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
A.Na2O,NaOH,Na2CO3,NaCl,Na2SO4,Na2O2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 |
B.简单非金属阴离子只有还原性,而金属阳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 |
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有一种氧化物 |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并伴有能量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就一定没有化学键断裂与生成,也没有能量变化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酸酐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B.化学反应不能将一种离子转化为另一种离子 |
C.正四面体分子中的键角都是109°28 |
D.羊油和重油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加以区分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键在形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DNA双螺旋结构中起关键作用 |
B.分光光度计可用于分析溶液颜色与反应物(生成物)浓度的关系,从而确定化学反应速率 |
C.阴极射线、a粒子散射实验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
D.铁在NaOH 和 NaNO2混合溶液中发蓝、发黑,使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防止钢铁腐蚀。 |
互动交流学习体会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以下A、B、C、D 四种说法是四位同学相互交流的学习体会,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B.只要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就一定是中和反应
C.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 |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
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周期相邻主族原子序数一定相差一 |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
D.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3-二甲基-1-丁烯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充分反应后得到3,3-二甲基丁烷。 |
B.工业生产中用乙醇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乙醇钠,故乙醇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C.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被吸收的太阳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化学能,物质中的化学能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化学反应转化为热能、光能或电能。 |
D.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波尔、阿伏伽德罗和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下列数据有些明显不符合事实。其中不可信的是( )
A.H—Cl的键能为432 kJ/mol,H—F的键能明显高于432 kJ/mol |
B.0.1 mol/L氨水中NH3·H2O部分电离,一定温度下该氨水的电离度为55% |
C.某Ca(OH)2溶液的浓度为0.5 mol/L |
D.十六烷的裂化产物中不饱和烃的分子数超过50% |
将饱和氯化钠溶液以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这时剩余的电解液体积为 200mL ,其溶液PH为13,
(1)在标准状况下能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 L,
(2)此时转移的电子为 mol。
化学中存在一些守恒或平衡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原子)守恒定律,某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是烃 |
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C.根据电子守恒定律,原电池中负极反应失电子数一定等于正极反应得电子数 |
D.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在任何时刻一定等于逆反应速率 |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H+)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下列微粒中,既可以看做酸又可以看做碱的是
A.HCO3- | B.CO32- | C.S2- | D.NH4+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