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高中历史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B.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C.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白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白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至成化年间,白银大量流入我国,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B.白银大量流入推动白银货币化
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和文化特点,而烟草的传播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麦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试从科技、文学、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特点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欧洲的主要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影响不同于欧洲的社会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 “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C.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宋代己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
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

A.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B.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的虚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
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 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人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出

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B.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D.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从中也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
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 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迅速贬值,到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白银的使用日益普遍,并最终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获得政府认可。从力推纸币到最终使用白银主要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C.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D.中国的银矿产资源丰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商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下列有关唐代“草市”的
说法,正确的(   )

A.有的乡村集市渐成地方商业中心
B.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C.使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活动
D.设有会馆这一商人活动场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记载:宋朝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B.国家疆域的扩大
C.儒学的发展 D.社会秩序的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据此可知

A.城市商业环境的宽松 B.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
C.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 D.理学缺少对妇女的束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