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株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
《国语·论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 | 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
2008年5月,广东省南澳县海域又发现一艘明代的沉船“南海二号”。考古工作者从该船上整理出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中不可能有 ( )
A.大量白银货币 | B.粉彩开光花尊 |
C.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 D.精美的棉布船帆 |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 )
A.丝 | B.棉 | C.毛 | D.麻 |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 )
A.自耕农式经营 | B.千耦其耘式经营 | C.田庄式经营 | D.租佃式经营 |
《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 )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 |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
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
D.农民生存要求极低 |
《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
下列对“草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于六朝时期 ②在唐代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③政府对草市不实行管理 ④宋代的草市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明代内阁首辅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 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
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 | 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问,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也“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 D.当时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精耕细作 | B.刀耕火种 | C.使用青铜器 | D.铁犁牛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