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多极化趋势加强
高中历史

左面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中间两人;左边图案是星条旗,右边图案是镰刀斧头旗)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决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159项技术领域中,日本同时领先于美国和欧洲的有39项;当时世界十大银行中有八家是日本银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层本企业占了244家。在日本产品的冲击下,美国制造业不断丢城失地,美国乃至整个西方舆论一片哗然,他们把日本再崛起看做是“第二次偷袭珍珠港”。这一评价反映出(  )

A.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美国对日本崛起的担忧
C.日本科技实力超过美国 D.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曾说:“是什么隐藏着的力量妨碍西欧像牛奶里放入凝固剂后立即形成鲜美的奶酪那样简单地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呢?有一点是极其明显的,那就是显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的敏感的民族自尊心……”其含义是(  )

A.欧洲一体化难以实现
B.民族主义潮流会延缓欧洲联合的进程
C.欧洲终将走向分裂
D.社会制度的差异影响了欧洲的一体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4年,美国曾敦促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出兵帮助法国人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丘吉尔当面质问“英国为什么要为法国保住中南半岛去打仗?”并且生硬地回击美国的诘责道“当我们不再依赖美国的援助时,我将感到高兴”以下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 B.英美矛盾进一步加深
C.英美在两极格局下的国家利益冲突 D.美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D.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是
①欧共体的形成  ②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服务需求增多,香港政府部门、会共服务机构腐败现象相当普遍……香港年轻一代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开始出现不满贪腐的情绪,之后学生大军也响应并参加了声讨政府反腐不力、抵制腐败的运动……然而,当时香港的反腐机构―反贪侦办处,一直归警务处管辖,而警界又恰好是贪腐之渊蔽。……1973年,香港麦理浩爵士正式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廉政公署,全力打击腐败。
材料二 廉政公署首长廉政专员依法直接向特别行政区长官负责,其职员不隶属香港公务员序列……其财政也由政府预算直接划拨,财政独立。……香港廉政公署拥有反贪工作所需的基本权力,此外香港法律还赋予廉署一些特权,比如廉署有权逮捕犯罪嫌疑人,有权搜查可疑的楼宇,扣押犯罪相关的财务,有权调查任何金融机构等。……防止贪污处和社会关系处一方面通过开展广泛的肃贪倡廉的教育工作向社会灌输反腐意识,解释反贪污法例,使肃贪倡廉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通过帮助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私营机构健全防贪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防止贿赂条例》第30条规定,如果回答问题会招致或可能招致举报人、协助人的姓名、地址被泄漏,任何人无需回答任何问题。……廉政公署外部设有由社会贤达组成的四个委员会,内部设有专门机构对其工作人员和各种行为加以监督,再加上香港极为发达透明的新闻舆论监督,廉政公署的一举一动都是在“阳光”下的。
―摘编自《香港廉政公署对大陆廉政建设的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香港廉政公署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全面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的一切核武器试验。西方部分政治家和学者认为该条约签订的目的是“减缓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和防止核武器试验造成地球大气中过量的放射性尘埃。”该条约的签订

A.使美苏争霸格局出现实质缓和 B.加强了美国与欧共体各国之间的合作
C.恶化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0年代以来,民主化潮流漫卷拉丁美洲,军人独裁者纷纷交出政权,让位给民选的文人政府。同时,民主化的潮流涌入东亚和南亚,菲律宾、韩国等实现了向民主的过渡。 “斯拉夫-东正教”地区的前苏联和东欧集团各国,一个接一个转向西方式的民主道路,并在“中东-伊斯兰教”地区引起强烈反响。正如L ·达尔蒙德所说:“当未来历史学家回首20世纪时,他们可能把这个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视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民主躁动时期。”
——《道路、经验与警示: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
材料二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李普塞特认为:“民主较多国家的财富、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的平均数要高得多。”依次而降,是“民主较少”的国家和“独裁较少”的国家,而在“独裁较多”的国家这些指标处于最低水平。但也有许多学者对这种解释模式提出了挑战。特别是60~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权威主义统治下获得了较高的发展水平。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政治上的权威主义并行不悖。G.奥唐奈就曾向李普塞特的“社会经济越发展=政治民主的可能性越大”这一“乐观的等式”挑战。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非拉尤其是苏东国家出现大规模的民主化运动?其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经济越发展=政治民主的可能性越大”?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选择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模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三条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第五条  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
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第五十五条 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第二款)凡法律、敕令及有关国务之敕诏,须有国务大臣之副署。
第五十六条 枢密顾问依枢密院官制规定,应天皇之咨询审议重要国务。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第一条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意志为依据。
第三条 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
第九条 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第四十一条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第五十五条 对有关议员资格的争议,由两院自行裁决。但撤销议员资格,必须有出席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的决议。
第六十五条 内阁按照法律规定由其首长内阁总理大臣及其分国务大臣组织之。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必须是文职人员。内阁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1946年《日本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近代以来形成的两种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宪法对日本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欧走向联合是民心之所向
B.西欧联合消除了内部矛盾
C.西欧联合将是国际重要力量
D.西欧联合加剧了美苏冷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面旗帜。“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主要指

A.谋求政治上独立和欧洲联合
B.拒绝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维护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
D.在西方大国中首先承认新中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二十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A.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应包括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②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③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④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极化趋势加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