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
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

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书省直接管理的“腹里”
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C.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
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  )

A.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 B.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
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 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定时期的教育与该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曹松叶先生《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材料二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课程内容
备注
首年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二年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
八年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1881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三项法案……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的并说明理由。请举出该政治派别所创立的学校一例。
(3)依据材料兰和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促成法国两项教育法案出台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重要事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l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

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
B.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
C.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两宋
明清
比例
51%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的经验论,任何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唐·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江浙省……调兵制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从便区处。
——元·刘孟保等《南台备要》
材料三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出现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行省拥有的权力。
(3)据材料三,根据顾炎武关于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看法。
(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流颁布,李流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
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一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
一个相时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摘编网络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改革的原因。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文官制度的异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硫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A.君主专制加强 B.宗法制发展
C.科举制范围的扩大 D.中央集权加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根本问题之所在。”下列制度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末年,战事屡兴,民怨沸腾。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昭宣二帝多次颁布了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还下旨规定凡遇郡国遭受水旱、地震灾害,当年租赋徭役皆免。昭帝时期就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进行辩论和总结,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宣帝对郡国守相的选任,十分慎重和严格,规定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择日亲自召见考核,询问治国安邦之术。宣帝还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还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宣帝时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经过这次讨论之后,原属民间的学派如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也进入官学。史学家评价这一时期“政教明,法令行,边境安,四夷亲,单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其治过于文帝之时”,史称“昭宣中兴”。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昭宣中兴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昭宣中兴的积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