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但是,在驻军问题上,国家却指出台湾可以有别于香港、澳门,原因是( )
A.为尽快实现两岸统一,中国可以不在台湾驻军 |
B.因为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台湾军队也是中国的军队 |
C.因为美国实力远远超过英国、葡萄牙 |
D.因为台湾军队有能力保护台湾安全 |
2009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率领江苏代表团赴台访问,并参加“台湾江苏周”活动。下列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③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是海峡两岸关系一次历史性突破 ④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中国国家邮政局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于2007年7月1日发行了纪念邮票l套3枚。其中的第一枚“欢庆”,邮票画面采用国旗、香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作为设计元素。你认为这枚邮票可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B.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密切
C.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
D.借鉴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此举的背景主要是
A.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必然结果 | B.“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 |
C.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 D.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 |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能够说明这一点的实践是
①俄国十月革命
②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③我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④我国“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运用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转,三通两制促和平。”材料“两制”方针提出的最初动机是
A.解决港澳问题 | B.处理外交问题 | C.推动对外开放 | D.解决台湾问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我们希望李登辉先生从现实出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做出贡献。
——1990年6月11日江泽民讲话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以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 “合则两利”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捐弃前嫌,携手并进”在历史上最有利的证明是什么?
(2) 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发展为什么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并首先在什么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中国政府最早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撒切尔夫人和邓小平会谈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 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他在病重时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了争取和 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现在,我愿趁此机会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 一的方针政策:
(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 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摘自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材料四:
跨越海峡两岸的历史性握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握手,体现“合则两利”的两次重大事件和各自最主要的影响。
(2)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3)材料三中,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可以概括出什么方针政策?该方针政策的提出有何意义?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央政府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4)材料四所示历史性握手有什么现实意义?从国共关系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什么重要认识?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 | 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 B. | "九二共识"的达成 |
C. | "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 D. | 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1995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强调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荣辱与共 | B.一个中国 | C.和平共处 | D.求同存异 |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 “部落时代”、“ 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应该是西周。
2.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同属于国家统一问题,都是由于列强的侵略造成的。“一国两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它有利于保持台港澳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3.这是一张反映“一五”计划建设重大成就的邮票。“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了一大批的工矿企业,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十八世纪的德意志天空里,闪耀着的是思想和艺术的群星,其光芒让全世界为之瞩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启蒙思想的经典总结者康德和被称为“乐圣”的贝多芬。
5.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它的成立,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消除了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对外殖民的地区,第一个来到东方殖民,最后一个离开东方的国家是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英国 | D.荷兰()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材料二: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坚持
材料三:“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实现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一及材料二回答:近代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目的和方式有何不同?两次合作的建立有何共同依据?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