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B.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
C.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分子 | D.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
请回答: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放弃阶级利益,改变自己的斗争方向的?
(2)抗日战争时期,在处理国共关系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斗争求团结”的?
(3)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初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体现自己高风亮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使台湾早日返回祖国怀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的伟大构想。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2004 年8 月22 日和12 月11 日,分别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 周年和百色起义75 周年纪念日。
阅读下列与邓小平同志相关的照片,回答问题。
分别分析图1、图2、图3 所反映的事件及发生的原因,并概述它们所产生的重大历史影响。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的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她的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
A.英国失去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
B.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了英国 |
C.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
D.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贡”,而不削发登。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以与琉球、高丽外国相比”,拒绝郑氏请示。
——中国通史全稿
材料二: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在对日宣战时声称:“所有一切条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1942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收复,决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
材料三: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台湾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人为限制被打破,台湾岛内回大陆观光、定居、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大陆已成为台湾商品的主要市场。但是台湾的陈水扁当局不顾岛内人民的强烈反对,千方百计阻挠两岸的民间交往,攻击台商到大陆投资是“出卖台湾”,并导致当前两岸间的“三通”必须绕道香港、澳门,两岸间的直接“三通”迟迟不能实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对郑氏集团的态度并对其评价。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在收复台湾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对其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告台湾同胞书》还宣布了什么方针?谈谈你对台湾与大陆统一前景的看法。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迄今已经实现的主张是:
①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③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旅游 ④结束海峡
两岸军事对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在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④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对“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
右图为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与胡锦涛主席历史性的握手。这一握手再次开启了两党的对话。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C.坚持两党平等谈判 |
D.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 |
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一国两制”的构想适合于解决下列哪些问题
①少数民族问题 ②边界争端问题 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④港澳回归祖国问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和台湾长期处于隔绝状态。造成这一问题的最初起因是
A.蒋介石败退台湾 | B.美国军队进驻台湾 |
C.联合国大会决议 | D.国共两党性质不同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诗歌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回到祖国的怀抱。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材料三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说:“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材料四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切握手。
请回答:
(1)1945年以来,“七子”中的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2)材料二中,邓小平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那么,国共两党前两次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最重要前提是什么?
(3)对两岸关系,目前有很多人对前景看好。你认为前景看好的因素有哪些?
(4)你对进一步做好祖国统一工作有何建议?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