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英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坚持承认中共政权的实际合法地位。英国这样做主要是基于                                     (   )

A.国家利益至上的务实政策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力量的强大
C.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 D.相同的意识形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建立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与苏联等17国建交 D.中美建交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自古有之。回答下题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与东南亚地区经济文化交往的是( )

A.“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玉螺一吹推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
C.“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
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玉米原产美洲,被视为中国传统“五谷”之外的“六谷”,许多学者认为是在明朝万历前期由海上(菲律宾)传入我国。据此,你认为万历前期应该是在

A.14世纪末 B.15世纪二三十年代
C.15世纪八十年代 D.16世纪晚期

据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曲爱国的研究及越南政治家黄文欢的回忆录:在越南抗法战争期间(1946—1954),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向越共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在武器和装备和后勤配合方面,是按“要多少给多少”的指示办。毛泽东是这么告诉过胡志明的:我们是一家子。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这体现当时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特点是:

A.重点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外交关系 B.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C.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外交关系 D.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初期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的外交基本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
①参加日内瓦会议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参加APEC会议   ④参加联合国大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些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与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与干涉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
材料二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府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8年12月4日杜勒斯在加利福尼亚州商会的演讲
材料三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2月18日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始终坚持怎么样的外交政策?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是什么政策?用事例证明这种政策的结果?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谈谈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上重大突破的事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印度,此次访问印度             

A.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B.倡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C.提出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办法
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
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是我国首次一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新中国成立后,成功把这一思想应用于外交的典范事例有                                 ①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③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④ 与美国、日本等国建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在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A.反对帝国主义的方针 B.永不不结盟的口号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盖中外黄教,总司以此二人。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其呼土克图之相袭,乃以僧家无子,授之徒,与子何异,故必觅一聪慧有福相者,俾为呼必勒罕。幼而皆习之,长成乃称呼土克图。……孰意近世其风日下,所生之呼必勒罕,率出一族,斯则与世袭爵禄何异?予意以为大不然。……但使今无转世之呼土克图,则数万番僧无所皈依不得不如此耳。去岁廓尔喀之听沙玛尔巴之语,劫掠藏地,已其明验。虽兴兵进剿,彼即畏罪请降,藏地以安,然转生之呼必勒罕出于一族,是乃为私。佛岂有私,故不可不禁。兹予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兹之降廓尔喀,定呼必勒罕,适逢时会,不动声色以成之。去转生一族之私,合内外蒙古之愿,当耄近归政之年,复成此事,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予幸在兹,予敬益在兹矣。
——乾隆亲书《御制喇嘛说》石碑文
材料二    1995年,国务院对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确定3名男童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候选对象的请示》的批准书:
国务院同意3名男童作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候选对象,按历史定制,适时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由国务院派员主持金瓶掣签,认定转世灵童真身一名,再报国务院批准,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以昭大信。此复。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乾隆时期金瓶掣签制度确立的原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为维护民族团结在西藏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材料二 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口岸;长江沿岸的安庆、湖口、沙市等处准许停泊外轮,并上、下客货。
——1876年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
鸦片入口每箱(百斤)缴纳税厘110两后,由华商持凭单运销,中途不再征税。
——1885年签订的《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英国又取得了哪些新的侵华权益?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2)材料三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三次建交高峰,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出现图中建交最高峰的原因。
材料四
                  
亚太经合组织会标                    上海合作组织会标
自1999年中国正式宣布派遣高素质警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公安部紧密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国际维和工作。从2000年向东帝汶派出维和警察以来,已先后向联合国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8支1000人次。
——中新网
(3)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有何建树?
材料五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申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4)阅读材料五,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5)根据上述材料,综述中国近现代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二则材料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
以下关于二段材料反映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则材料都反映了世界面临着战争威胁的危险
B.两则材料反映了中俄军事同盟的形成与发展
C.材料一具有军事同盟的性质,而材料二则不具备
D.材料一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材料二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维经斯基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并同北京大学的革命分子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然后他又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并具体帮助陈独秀等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1921年,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建议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其中一部分要在“二五”计划期间进行)。对于兴建这些项目,苏方不仅提供贷款,而且从资源勘探、厂址选择,技术设计、机器设备、建筑安装到人员培训、试车投产,都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中苏人民友谊史上光辉的一页。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1958年4月7月,苏联领导人向我国提出共同建立长波电台和海军联合舰队的要求,企图从军事上控制中国,理所当然地遭到我国的拒绝。1959年6月,苏联就片面地撕毁中苏双方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际新技术的协定。1959年,赫鲁晓夫参加中国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但在与毛泽东会谈中,埋怨中国对台湾的武力政策给苏联“制造了困难”。希望中国公开表示不对台湾使用武力……此后,苏联政府在两国边境屯兵百万,对我国进行军事威胁,并在中国的邻国策动反华活动,甚至公开诉诸武力,武装侵入我珍宝岛,制造流血事件。
——孙友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述评》
材料四:在1989年5月16日的那场中苏会谈上,……邓小平还郑重地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历史上中国在列强压迫下遭受损害的情况,他毫不客气地历数沙俄时代及斯大林时期侵害中国权益的历史事实,“从鸦片战争起,列强侵略中国得利最大的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沙俄,在一定时期一定问题上也包括苏联”。邓小平谈的第二问题是近30年苏联在整个中苏、中蒙边界上加强军事设施,不断增加导弹,包括派军到蒙古,总数达到100万人,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此,比邓小平小27岁的戈尔巴乔夫只能神情专注地听着,“我的年龄比你小,那场争论我们不想对此作出评价,而是指望你来作出评价,我同意你的基本想法。对于不太遥远的往事,我们感到有一定过错和责任……”自此,中苏关系拨云见日,实现了正常化。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拨云见日》
请回答:
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俄(苏)两国之间传统友谊的具体表现,并谈谈中俄(苏)两国友谊对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据材料三,指出中苏两国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苏联当时主动改善中苏关系的原因。
综合以上所有材料综合,可从中俄关系的发展中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A.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C.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