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
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至18世纪,重商主义政策在西欧流行,该政策包括:政府授予外贸公司垄断特权并控制国内商业活动的自由进入,限制竞争。政府补贴农业、采矿业和工业,并通过关税的保护促进国内生产。
——据布鲁、格兰特的《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法规一览表(部分)
类别 |
法规名称及颁布时间 |
综合性法规 |
商人通例、公司律(1904年);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 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 呈请专利办法(1904年): 破产律(1906年)。 |
奖励章程 |
奖励公司章程(1903年); 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 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 奖励棉业章程(1910年)。 |
——据蔡双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整理
材料三 “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关键词解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重商主义政策流行的国际因素是什么?分析这一政策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有学者指出,清末新政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越来越大。”结合史实说明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市场”一词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 3. 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
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昊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美国罗斯幅新政和(新时期)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分析该事件的实质。(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4分)
1910年,32岁的小说家陆士谔(1878—1944)发表科幻小说《绘图新中国》,他预言100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便在上海浦东。整整100年后,他的预言已经成功实现。小说中的百年梦想之所以能变成现实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1990年以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成就显著
③政府的大力支持
④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
⑤上海自身的综合实力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邓小平在1979年曾经说过:“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他又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A.计划经济不再是主要经济模式 |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主要目标 |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
D.南方谈话中的一些思想观点早已提出 |
下图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GDP(万亿元)总量曲线图,出现该图中趋势的原因有( )
①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②抓住全球化的发展机遇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④外国企业投资逐步扩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下图)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
A.上海工业化一瞥 | B.上海,红色的摇篮 |
C.改革开放在上海 | D.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下列对这一决定解读错误的是
A.发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是当今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C.变更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 | D.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和土地经营效益 |
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邓小平在这里所指出的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是
A.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 B.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 |
C.适度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 D.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相结合 |
1993—1994年,我国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济合同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等密集颁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B.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C.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 D.“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理论是结合中国新的实际,对列宁思路的创造性继承和巨大发展,把它拓展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创建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杨承训《邓小平理论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材料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逐步推行的。其措施包括……② 大中小工业宣布实行国有化,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1920年底,全国设有52个中央管理局,负责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资金、设备、原料的提供及产品的分配。③ 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1918年决定取消私人商业,由国营商业组织供应。随着产品日渐缺乏,政府实行凭证供应,货币的作用受到极大限制……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材料三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立即被摒弃了。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施塔得的水兵,这时也起来造反,提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四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在流通方面,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允许私人自由贸易。1921年10月,政府重建国家银行,统一管理货币流通事务。实行货币改革,稳定卢布价值。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私人经营……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
材料五 以下两句话摘自《列宁全集》,其中第一句话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说的,第二句话是列宁在晚年说的,它们反映了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转变。“社会主义要求消灭货币的权利……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四,结合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有关内容,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对列宁思路的创造性继承和巨大发展”。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句话的?(5分)
(2) 据材料二、三、四,对材料五中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一观点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拄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
——(美)R. R.帕尔肤《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
——(美)R. R.帕尔欲《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欧洲 |
28.1% |
34.2% |
53.2% |
61.3% |
62.0% |
中国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材料四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方面的具体表现。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
(14分)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是历史上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出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3分)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4分)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它把人类推入“蒸汽时代”。有人说“蒸汽机是近代城市工业之母”,而马克思则视蒸汽机为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以下两图和文字反映了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风貌。
(3)根据材料三,分析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使用在社会转型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努力。(3分)
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徐中约写道:“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邓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
A.改变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
B.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倾向 |
C.是对公有制和计划体制的否定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
读图,图中的数据变化说明政府( )
A.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 B.管理经济的职能弱化 |
C.重视发展私营经济 | D.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