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高中历史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制定和稳定的发展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等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要引进和利用世界各国的一切先进文明……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外交角度说明我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材料中“新路”的本质含义是(    )

A.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B.市场主导资源配置
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D.积极融入全球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0年12月11日,温州人章华妹领到了自己期待很久的营业执照(下图),成为全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非公有制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面,谈“私”色变。使人们摆脱这种恐“私”症困扰的制度性决策是(  )

A.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
C.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决策
D.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确立的依法治国战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废除 B.农村又回复到人民公社时代
C.农村已经转向了土地私有制 D.规模经营土地成为发展方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

A.股票是公有制的产物
B.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D.建国后我国一贯实行股份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内地,也在北方某城陈姓三兄妹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向南下海——一场惊心动魄的向命运的抗争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展开,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轮番呈现,跌倒再爬起来,他们付出了身家性命,最终完成了情感、精神、灵魂的蜕变。这就是中国人从未经历不得不经历的、辉煌又残酷的走向富裕的历程,这就是中国人的下海。
——电视连续剧《下海》剧情介绍
材料二   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分析和判断社会性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公有制”与“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两个概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但这两个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体实现形式决不限于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材料二、三均摘自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侯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2013年1月5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海”一词的含义。此时“广东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对这一问题又是怎么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这一讲话的目的。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最主要成绩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下图《解放后市场米价衔接数据图》,分析造成90年代中国市场大米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科技兴农成效显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5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1999年1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有20家私营企业首批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涉及饲料、食品、农业开发、医药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行业。这表明在中国(   )

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强 D.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我国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流动农民工总数
 1985~1990年
   2118万
1992~2000年
   12900万
    2008年
   14041万

 
A.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D.沿海经济开放区开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突出反映了(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D.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