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高中历史

经济学家张维迎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奇迹源于市场的逻辑,即生产力的提高来自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来自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市场的规模越大,参与交易的人越多,市场的分工就会越细,技术进步就会越快。下列经济现象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开放浦东,打造活力上海 B.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
C.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 D.加入世贸,融入全球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剑桥晚清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B.保障企业合法地位
C.建立民主法治国家 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这表现在     

A.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提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我国经济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    )

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导致表中1990年—1994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GDP)
17,681.3
20,188.3
24,362.9
31,380.3
43,800.0
实际GDP增长率(%)
3.9
8.0
13.6
13.4
11.8
商品出口(单位:亿美元)
515.19
589.19
695.68
756.59
998.70
商品进口(单位:亿美元)
423.54
501.76
643.86
863.13
958.07
外国直接投资(单位:亿美元)
26.57
34.53
116.16
274.71
338.00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B.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根本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南方谈话作了一个很深刻很准确的历史评价。“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下列属于当时“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的是:( )
①厂长负责制是否削弱了党的领导?    ②私营经济是否动摇了社会主义?
③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B.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次美国金融海啸已由华尔街波及全球,令人不禁想起迄今为止最严重的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美国历次金融危机反复说明,金融资本的趋利性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下会恶性发作。这对于我国当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在于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B.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该表不能直接反映的是(  )
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数据中国海关统计)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金额(亿美元)
比重(%)
金额(亿美元)
比重(%)
金额(亿美元)
比重(%)
金额(亿美元)
比重(%)
出口商品总额
181.2
100.0
620.9
100.0
2492.1
100.0
15777.5
100.0
初级产品
91.1
150.3
158.9
125.6
254.6
10.2
817.2
5.2
工业制成品
90.1
49.7
461.8
74.4
2237.5
89.8
14962.2
94.8
机电产品
13.9
7.7
110.9
17.9
1053.1
42.3
9334.3
59.2
高新技术产品
——
——
——
——
370.4
14.9
4924.1
31.2

A.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B.90年代以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
C.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D.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已超过国有企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城市发展的同时,成千上万个镇市也因商业的发达而兴盛起来。《元丰九域志》等书都记录了大量镇名,其地位仅次于县治。官府在各地设置场务,收取商税。市的地位又仅次于镇,有些市也设置行政机构。有的镇市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如黄池镇(今安徽马鞍山)和沙市(今属湖北)是从属于州县的镇市,却发展为商旅萃聚的贸易中心,黄池镇商业的繁荣已超过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有些市、墟或集因商业的发达而发展为镇,有的镇也升格为县。由于商品流通和交换的频繁,官府在不少商船客货辐辏地设置税场,商税收入也非常可观。 
——摘编自邓广铭等《宋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镇发展的突出表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镇发展产生的社会影响。
材料二: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

(2)材料二反映了伦敦、纽约、上海三地的城市化进程。三地城市化的进程、程度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6%。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藩篱,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随着国家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城镇人口比重缓慢上升,1978年达到17.9%。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
到2011年末,我国大陆城镇人口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注: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告)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城镇化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即历史。1992年夏天,深圳一座露天咖啡厅中,四个年轻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四人聊天的内容中,请你判断,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小张说:“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了小平同志。”
B.小李说:“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专线发给了在美国的同学。”
C.小马说:“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四大了,估计改革开放的步伐又要加快了。”
D.小赵说:“听说上海浦东发展很快,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去创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
141
63
原煤
公斤
8.0
761.0
3498.0
4938.0
9
41
58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50
144
9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6
418
281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 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材料三: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3)材料四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又是如何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节拍。
材料五:

中共十六大报告主题
(2002年)
中共十七大报告主题
(2007年)
中共十八大报告主题
(2012年)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4)根据材料五,指出本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7.9
219.5
1144.6
514.9
27
141
63
原煤
公斤
8.0
761.0
3498.0
4938.0
9
41
58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50
144
9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6
418
281
棉布
公斤
7.34*
20.28
61.42
70.38
2.8
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材料三: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3)材料四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又是如何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节拍。
材料五:

中共十六大报告主题
(2002年)
中共十七大报告主题
(2007年)
中共十八大报告主题
(2012年)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4)根据材料五,指出本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该时期产业 结构变化的原因有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 
②改革开放不 断深化
③加入WTO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基本建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