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它既是一个生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它还曾经是一个权力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注:指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特点)。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家庭手工作坊)构成(表4)
表: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构成(单位:人)
男主人 |
女主人 |
孩子 |
帮工 |
学徒 |
女仆 |
1 |
1 |
3 |
4 |
2 |
2 |
——根据哈罗德·帕金《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
材料三 在英国至少从1530年开始,他们已不再认为独身是一种美德,相反,他们认为婚姻是由上帝创立的……他们主张把宗教和家庭联系起来,过一种理想的宗教家庭生活,也就是说,宗教信徒除了去教堂礼拜与圣餐外,在家中也进行祈祷与阅读《圣经》。
——引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04期(作者:蔡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乡下,家庭很小的经济因素是什么?中国古代一些家庭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的特点,请结合古代政治史分析其制度根源。
(2)现代家庭是亲人居住、消费和情感寄托的单位。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的英国家庭还有哪些更宽泛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些功能在现代家庭中衰退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他们”指哪类人?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宗教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试分析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 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 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
(3)指出苏联模式对 20世纪 50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结合史实说明 1978年以后,中国如何逐步突破苏联模式?【提示:两问均可从农业、工业、所有制任选一方面作答】
(4)根据上述材料及回答,你获得什么启示?【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请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
(2)材料二中徐中约和费正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3)有人说现当代中国融入世界是在 1970年代初,但也有人认为是在 20世纪末和 21世纪初。试分别说明这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
(4)有学者认为“历史就是叙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
A.股票是公有制的产物 | B.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单一性 |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 D.建国后我国一贯实行股份制 |
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是在强调( )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
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 |
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
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
1979年5月1日,《厦门日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下复刊,复刊号的头版头条标题为“工人阶级要打好重点转移第一仗”。这里的“重点转移”指的是( )
A.反对“台独”势力的进攻 | B.大搞阶级斗争 |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抗击全球性经济危机 |
阅读《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国家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38年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 B.人民公社化时代 |
C.计划经济时代 | D.市场经济时代 |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南下深圳视察,以重走邓小平的南巡之路来展现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20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贡献是
A.做出开设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 | B.构建市场经济体制框架 |
C.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D.科学解释社会主义的本质 |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名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阅世篇》卷八)。“团龙、立龙”已成为平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
年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自行车 |
摩托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1889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
——摘自《上海研究资料》
(2)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的交通工具有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观察下面图片:
(3)从上面三幅图片中任选一幅说明现象和原因。
2013年1~7月份,我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83 832亿元,其中民间投资额比重占63.9%。这体现了私营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被明确肯定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 B.邓小平南方谈话 |
C.中共十四大 | D.中共十五大 |
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