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不同的阶级、派别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甲午中日战争 |
洋务运动 |
维新变法 |
八国联军侵华 |
实业救国 |
辛亥革命 |
新文化运动 |
马克思主义 |
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
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
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
中国 |
日本 |
相差年数 |
||
事项 |
年 |
事项 |
年 |
||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大学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
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 |
B.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工业 |
C.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工业 |
D.此规定有利于西方资本在中国的扩张 |
(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层面的变革,而中国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1)依据材料,联系中外近代史上有关史实说明世界及中国近代化的变革顺序。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导致中国与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9分)
(16分)有人说:“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办洋务之人,“大半因循懦玩,畏蜀如虎,而未见一士之谔谔。”结果是“仅袭皮毛”,“终不能一旦骤臻于自强。”这意味者,士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实现转化。而事实表明,此时的转化正存在着许多现实可能性,一些主张学习和吸收西学的官吏和传统士人,如王韬;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的学生,如钟天纬;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如马建忠等就实现了这一转化。
——钱穆《晚学盲言》
(1)材料中“实现了这一转化”是指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现这一转化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中是如何体现“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观点的?(6分)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
B.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
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
D.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阶段和主题 |
史料 |
史论 |
①1861-接轨 |
奕:“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 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 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 横行海上, 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 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 |
“自强”和“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宗旨 |
②1898-变局 |
梁启超:“ 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谭嗣同:“革去故,鼎取新” 严复:“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
维新思想汇聚成一股进步的社会思潮 |
③1945-复兴 |
台儿庄一役,中央部队和原来是地方部队的桂军、冯军和川军等部队,协力作战,以四比一的伤亡,歼灭了日本一个半师团。 |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抗战 |
(1)表格中的三则史料和史论,哪个史论可以由所给史料直接推导出?(2分)对于不能直接推导出的另两个,请补充材料或修改结论,使之材料与结论相符(4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近代中国“1861-接轨”的主要因素 。(6分)
材料二:共祭炎黄始祖 圣陵千里播迁
成吉思汗陵自古就安放在鄂尔多斯草原。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一度企图破坏成吉思汗陵。蒋介石遂从蒙古沙王所请,交最高国防会议复议通过,于1939年办理移陵事宜。灵车曾抵米脂县城,中共中央代表前来祭奠,发表热情洋溢的祭文,号召五族一家,外抗强敌。这是一次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检阅,也是反对日寇侵略的大示威。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现象。(应包括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历史意义)(9分)
(4)请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历史研究性学习主题,并介绍主要研究方法。(4分)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
主要活动 |
1867年 |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
1871年 |
在“建威”“扬武”舰实习 |
1877年 |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
1879年 |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
188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
1890年 |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解放潮流,大体经历了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器物技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社会制度——20世纪早期的文化心理三个层次”,对应上述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表达最准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思想萌发 |
B.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提到:“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
A.江南制造总局 | B.上海轮船招商局 |
C.安庆内军械所 | D.天津机器制造局 |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从历史上看,这两件事反映的共同的时代意义是( )
A.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
B.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 |
C.标志着中国南船北马运输时代的结束 |
D.开启了中国自主发展交通事业的时代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 “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