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邓小平理论
高中历史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表现的是(  )

A.“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 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你认为邓小平最好的回答应该是 (     ) 

A.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破除个人崇拜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D.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即为归纳。下表归纳正确的是

选项
具体事物、现象
一般性认识
A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斗资批修
中共光辉历程
B
《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
近代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
C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D
《唐璜》、《悲惨世界》、《等待戈多》
浪漫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这是邓小平在(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B.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D.“南方谈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竞成”》
材料二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
(2)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取消56个“衰败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30个小选区选举名额从2名减少到1名,并将空出的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据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
(1)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一中议席分配的变化。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不仅根本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而且对英国国内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战争不仅给了英国国内的民主潮流和进一步改革以极大的促进,而且国内各政治派别在外交政策上的激烈争论,促使英国的自由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1850年代末自由党的形成准备好了条件。(宋晓东《克里米亚战争与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的发展》)
(2)据图4指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地域特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克里米亚战争如何促进了俄国和英国的社会变革?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据《邓小平文选》第3卷)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邓小平观点的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中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在这次机遇面前,错失。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难度。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分别用史实说明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什么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思想排序正确的是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三个代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大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范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民族解放之斗争,……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一一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和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而我们要建立起来的,则是与此相反的东西,乃是中华民族的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已经有了明确的回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2分)并据材料概括孙中山、毛泽东所创立的革命理论及其主要内容。(4分)
(2)材料三中邓小平是怎样认识现阶段中国社会特征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三大在这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何意义?(4分)
(3)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又有了哪些发展?(2分)
(4)综合以上二材料,三位伟人的理论创新有何相同特点?(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的主要成果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他主要学习西方哪方面的内容?
(2)请列举2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西方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事件。
(3)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邓小平理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