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高中历史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性质的改变 D.民族独立的实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抵抗日本侵华,捐购飞机的民族企业有①天厨味精厂②保晋砂务公司③保兴面粉厂④宁波旅沪同乡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材料一 由农民耕种的逃亡地主的土地,租息自然无法交,但这不能视为农民取得了该地主的所有权,待地主返回时,仍然可以管理他们的土地。……实行一些改善民众生活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但在乡村中,对于最高租额的规定,佃农土地永佃权之保障,以及八小时工作与最低工资额的规定等,暂时都是无法执行的。……应该切实避免采用斗争手段,应该采用协商调解及仲裁的方式为主,去达到群众要求的被承认,去达到工农群众与地主资本家双方的同意与妥协。
——刘少奇《关于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政策问题》
材料二 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必须完全执行群众路线,酝酿成熟,真正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动手来解决土地问题,绝对禁止使用反群众路线的命令主义,包办代替及恩赐等办法。……
——1946年5月4日《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材料三 近代中国,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是一种落后和腐朽的制度,是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农业生产力及全部社会的生产力就不能解放,中国的工业化进而现代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当然,中国的现代化需要诸多方面的条件并进行一定的历史积累,但土地改革的完成,毫无疑问地为其扫除了一个基本障碍,提供了一个基本前提。
——成汉昌《20世纪前期中国土地地制度与土地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土地革命政策的不同之处及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初期土改完成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设立迁移监督委员会,监督迁移东南沿海厂矿至西南大后方。到1940年底,内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7.09万吨,技工1.2万余人。该年底,迁移厂矿已大部分复工。大批工业的内迁在战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平衡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格局 B.便利了官僚资本控制经济
C.奠定了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十月,《新湖北建设大纲》提交省府会议决议公布。这项建设计划大纲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建设之任务,建设之方针,建设实施之纲要。兹略述其概要如后:
建设之任务有三:一曰开发资源,增进生产,以提高全省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二曰加强训政,推行自治,以提高全省人民政治生活水平;三曰普及教育,倡导学术,以提高全省人民文化生活之水平。
经济建设方针凡列十一目,举其尤要者:
以民生主义为最高指导原则。即由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以求达到民生主义之目的;以临全大会及五中全会宣言为根据,确定经济建设之中心政策,为逐渐“实行统制经济,以调节物资之生产消费”,而树立“施行计划经济之基础”;采取农业与工业促进配合发展之政策;以发展机器工业为主,并扶植手工业之生产,以补机器工业不足。
——《陈诚回忆录》
(1)根据材料归纳新湖北建设大纲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诚关于湖北省建设的主要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设立专门委员会,办理法币发行等事宜。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
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这也是现代经济的特征之一。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了对日作战的准备,为“增强抗战能力之最大因素。”
——摘编自姚会元《中国货币银元》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抗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4月,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万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动机和主要措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在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代金融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主导着经济发展的变迁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7、1920和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表1  1887年、1920年和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 (单位:亿元)
                                 ——据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
材料二: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1)隋唐时期,我国金融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2)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简述1936年中国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二,指出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罗斯福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为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新秩序的建立有何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 为阻力,F2 为动力,其中F1 >F2 的情况出现于(   )

A.1895-1913 年 B.1914-1919年
C.1927-1937年 D.1945-1949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2月底,西迁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约17万吨,技工1万2千多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迁主要是由于日本侵华
B.西迁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西迁促进了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到来
D.西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其目的是

A.强化中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侧示意图表明

A.日本控制并垄断占领区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C.民营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空间遭到压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8月11日,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成立。……9月下旬,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工厂调整委员会取代上海迁移监督委员会,全面负责沿海工矿业的内迁工作。27日,工矿调整委员会讨论确定了通过工厂迁移原则,将迁移工厂分为军需工厂和普通工厂两类,规定:“军需工厂系指国防上必需该厂之助,由政府令其迁移,……此等工厂之迁移得由政府按其个别情形酌予补助”,“普通工厂为指定军需工厂以外之工厂。凡愿迁移,呈经政府核准者,得予以免税、免验、减免运费、便利运输或征收地亩等之援助。惟因财政所限,不补助迁移费。”由于战局发展,工矿内迁工作到1940年底基本完成。据行政院报告,经国民政府协助而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人员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其中属于国防工业范围的厂家达60%以上。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37年后方只有工厂63家,1938年增至219家,1940年为571家,1941年达到1138家。……后方工业中属于重工业的工厂占工厂总数35%左右,以资本计约占50%左右,改变了战前轻工业优势的状况。在工业布局上,重庆是最大的工业中心,加之四川其他地区,占厂数的45%以上、资金的53%。其余工业分布于湘、桂、陕、甘、黔、滇等省的主要城市。这样就使战前工业布局严重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矿调整委员会通过工厂迁移原则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国民政府在沿海工矿企业西迁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沿海工矿企业西迁的积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中国民族工业,则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应该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