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种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A.新文化运动 |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C.马克思主义传播 | D.社会主义革命 |
一位历史学家在论述民国思想史时说:“它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套能够全方位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它提供了一套完整、普遍和科学的世界观;这套世界观教人们摈弃西方‘科学思想’名义掩盖下的西方帝国主义行为,并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和封建军阀相勾结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 B.马克思主义 |
C.新三民主义 | D.三民主义 |
“问题”与“主义”之争结果与影响是 ①马克思主义取得了胜利 ②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消失 ③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④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
A.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B.号召人们多研究些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 |
C.抵制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D.传播无政府主义思想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十月革命中诞生了马克思主义 |
B.十月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
C.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D.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胜利 |
《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是《马克思研究》专号。至此,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以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流的新阶段。对这种宣传起直接促进作用的事件是 ( )
A.俄国十月革命 | B.五四爱国运动 |
C.中国共产党成 | D.巴黎和会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y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上)
请完成: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上两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3)材料三内容中有什么不足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④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新三民主义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种政治思想潮流跌宕起伏,演绎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
历史。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哪几股进步潮流并举例说明其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同时并存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是在哪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得到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内在联系,易于在中国传播 |
B.“问题与主义”之争,促进了进步青年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
C.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先进的理论,而且是工人阶级斗争的武器 |
D.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的在工人阶级中宣传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