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初中校政教处“青少年心理活动研究中心”针对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不法青年侵害时的反应,在全校1350名学生中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数据见下表:
项目 |
忍气吞声 |
向路人求救 |
报警 |
不知所措 |
奋力抵抗 |
事后报复 |
数据(%) |
12.6 |
35.3 |
31.5 |
6.1 |
9.3 |
5.2 |
(1)这份调查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2)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有9.3%的学生选择了“奋力抵抗”。你认为在抵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3分)
(3)作为未成年人,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⑷该中心在对这份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应该对同学们进行普法教育,特别是针对不法侵害的维权教育。请你为他们设计至少三种开展普法教育的形式。(3分)
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来了个人自称是你爸爸的同事,要你开门。他说你爸爸托他回家取笔记本电脑,你爸爸急用。这时,你应该
A.赶紧开门,把电脑给他 |
B.坚决不给他 |
C.问清他的姓名后,再把笔记本电脑给他 |
D.打电话向爸爸核实后,再把电脑给他 |
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的是
A.唯一的保护条件 | B.最关键的保护条件 |
C.最根本的保护条件 | D.必要的外部保护条件 |
2012年3月30日上午,被同校学生龙某持刀刺伤的广州市第33中初二学生梁某在ICU昏迷多日后不治,一个年仅14岁的生命就此陨落,另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失去了自由。这一悲剧,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高度关注。
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1年,广东各级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罪犯数量达5万多人,占全国比例约为10%。抽样调查显示,受访未成年犯在填写“犯罪时主要想法”时,选择“一时冲动”和“不知道是犯罪”的人数比例分别为75.38%和66.68%; 逃学旷课、与不良少年来往、夜不归宿、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在受访未成年犯中逾60%以上,而离家出走、看黄色录像、浏览色情网站、赌博、敲诈勒索的发生率也达到40%以上。
(1)上述材料显示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上述材料建议未成年人应如何远离犯罪?
中学生明明的同学小军沉迷于网络,并通过网络结识了许多网友。在一次与网友会面时,他遭到了敲诈勒索。面对不法侵害,小军应该:
A.避免损失,忍气吞声 | B.勇敢地与侵害者硬拼到底 |
C.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 | D.事后叫几个朋友教训侵害者 |
一天晚上,李玲和王敏在大街上遇到了一位神色焦虑的中年妇女,她自称自己来城里看病,被小偷偷走了钱包,恳求李玲和王敏给她些钱吃饭。王敏刚要掏钱包,李玲马上制止了她:“不能给,万一这是个骗子,损失点钱倒无所谓,可她还会嘲笑我们是傻瓜。”
假如你就是王敏,你会怎么做呢?
材料一: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发生特大校车安全事故,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12月12日,江苏省丰县一小学52人的专用校车载着47名学生返家,路上校车发生侧翻滑入路边水深达到60厘米的沟内,造成15名小学生死亡,8人受伤……
材料二: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事故相关责任人依法受到严惩。2011年12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接送幼儿、小学生的应是专用校车,还赋予校车三项优先权。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校车安全条例(草案)》。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校车安全问题?
⑵确保校车安全,人人有责。请你就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献计献策。
2011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青少年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加强对青少年普法教育
①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律己,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②可以从根本上遏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③能够促进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
④能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A.①②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 |
作为未成年人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必须做到
①懂得生命的价值,理解父母养育之恩
②多学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④沉着冷静,采取一切措施应对遭遇的危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材料一:2009年3月30日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的主题是“加强防灾减灾,建设和谐校园”。 材料二:下表是某校八年级学生关于“遇到暴力侵害时的态度”的调查数据: 总人数不知所措与其搏斗拨打110择日报复伺机逃脱人数738727328
材料三:2009年5月27日中午,在桐城县石南中学一栋教学楼的楼道内,一名14岁的男生拿着一把水果刀,追赶着一名个子稍高一点的男生。他们相互撕扯,吓得旁边的学生四散逃跑。最后,这名男生追着高个子男学生从三楼跑到二楼,随后将水果刀插进其胸部……当120急救车辆赶来时,一切都晚了,倒在血泊中的男生已经停止了心跳。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三分别说明了什么?
(2)请分析材料二的数据,谈谈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3)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材料三中校园悲剧的发生呢?(两点即可,4分)
自教育部颁发加强中小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有关文件以来,某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强调学校应积极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为此,遇到下列情形时,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请联系所学知识,拟一警示语。(每小题2分)
例题:一天,同学对你说:“到长江游泳去,大风大浪才刺激哩”
警示语:增强自律,切勿盲从。或江水无情,安全第一。
(1)放学路上,遇见红灯,与你同行的同学说:“冲过去!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
警示语:
(2)朋友聚会时,有人给你摇头丸:“来一颗,提提神。”
警示语:
(3)紧急意外——暴力、抢劫、勒索财物、性侵犯等发生在你身边。
警示语:
(4)周末假日,同学邀你一起去网吧玩游戏——“杀个过瘾”。
警示语:
中学生小林晚上独自在家,突然,一窃贼翻墙入屋,小林愣了一下,大喊:“爸爸,你回来了。”窃贼闻声转身而逃。这说明
A.遭遇突发侵害,要靠智慧保护自己 | B.青少年没有与不法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
C.家长有保护未成年人子女的义务 | D.不法窃贼缺乏公民意识和道德观念 |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青少年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在下列选项中,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有( )
A.及时拨打“110”报警 | B.不畏暴力,以死相拼 |
C.借助社会力量将歹徒抓获 | D.讲究策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
材料一:1992年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是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了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烧的孩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材料二:有一位女士,喜欢上网聊天,经常很晚回家。父母劝她晚上来要频繁外出,要求她在家好好复习功课,可她认为自己长大了,有权利安排自己的时间,故而依然我行我素。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坏人,如果不是有人报警,可能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你想怎样规劝材料一中的孩子们?
(3)你赞成材料二这名女生的做法吗?为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