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政治试题 / 遵守法律程序 / 探究题
初中政治

2014年上半年,有关某市汽车即将限牌的谣言四起,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以讹传讹,引发他人恐慌。少数汽车销售商也在此次谣言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鼓动市民购车,增加业绩,他们甚至打出"限牌交到,你还在等什么"的广告。在限牌传言中,许多家庭担心限牌后会影响自己购车、用车,匆忙跟风买车,其中一些家庭花了冤枉钱却没有买到心仪的车。很快,警方就给出了回应:限牌是谣言,广大市民切勿轻信。同时,柬某因造谣惑众被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传播谣言的孙某、刘某坏人也被依法处理。
(注:汽车限牌主要是指限制汽车上牌数量,从而达到控制机动车数量的目的。)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该如何正确符待这件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蓉蓉上学某一天的“所见”“所闻”“所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景一:
【见】清晨,蓉蓉来到学校,见门口多了一位警察。班主任告诉蓉蓉,为了保护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我市开展社区民警进校园活动。同时,我校也更新了校园监控设备。
情景二:
【闻】下午,蓉蓉听了一场法制讲座。法制校长讲述了某中学学生小张受校外大哥的影响,经常旷课、抽烟、上网吧,父母对此不闻不问。后小张与大哥一起持刀抢劫时被抓,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情景三:
【行】法制讲座后,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主题为“远离犯罪,怎样做一个合格公民”的班会活动。蓉蓉和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情景一中的这些变化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
(2)结合情景二,分析小张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说出三点即可,3分)
(3)从加强自我防范的角度,谈谈我们中学生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初中学生王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三名“小混混”拦住搜身,并抢去身上仅有的20元钱。他们嫌钱少,便对王某谩骂、侮辱。王某奋起反抗,因寡不敌众被打伤。
这三名“小混混”是“朋友”、“哥们儿”,也是王某的同龄人,都是另一所初中的辍学学生,曾结伙敲诈勒索他人。他们被公安机关拘留后坦言,抢劫的原因很简单:我们每天上网、玩电子游戏、吸烟、喝酒等都要花费;没有钱,所以只好去抢。
(1)上述案例中,三名“小混混”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的哪些相关法律?(至少列出三部法律名称)
(2)三名“小混混”的行为侵犯了中学生王某哪些公民权利?
(3)上述案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哪些教育或警示?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孝感卷)政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抗震英雄少年”雷楚年的两个人生片段,回答问题。

(1)从片段一中雷楚年对待生命的态度,可以悟出哪些道理?
(2)雷楚年从“英雄”沦为罪犯,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我们应怎样加强自身道德与法律的防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情景一:某校初三学生张小强把手机带到学校,并在课堂上发短信,班主任老师批评了他。张小强却说:“发短信是我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
情景二:放学回家途中,张小强被几个歹徒持刀抢劫,为能迅速脱身,他交出了那部手机及身上的钱,并在脱身后报了警。这一行为受到了老师的肯定。
(1)张小强的第一行为受到了同学们的反对。请简要说明同学们反对的理由。
(2)张小强的第二个行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请简要说明老师肯定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案例分析
材料:王某,17岁,九年级学生,原来在学校表现良好,后来由于结识社会青年,开始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时常无钱上网,一次,王某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时被抓,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给予了拘留10天的处罚。然而,他恶习不改,为达到勒索钱财的目的,竟然发展到欲将邻居家10岁男孩李某骗至山湾偏僻处。李某不愿前行,王某遂卡其脖子,见李某呼救,又用石块猛砸其头部数下,致李某当场死亡。
(1)王某的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
(2)王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3)王某由旷课开始,发展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从中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的学法、守法、护法的能力,某中学七年级准备结合“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这一单元相关思想品德知识,开展一次以“让法律进校园”为专题的法制讲座活动。
假如你是该校七年级的学生,请积极参与进来,并请结合自身实际,完成下列问题。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定一个主题。
(2)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3)请你帮助学校为开展本次活动选择两种合适的活动方式。
(4)假如活动中要组织一次主题演讲活动,在你的演讲稿中最可能用到哪些观点?(至少4个观点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情境分析:(共9分)
情景一:李卉家在公共楼梯口随便堆放物品,妨碍了邻居的正常行走,受到了居委会批评。
情景二:放学路上,小明和小张两位同学在追逐嬉闹,不小心,撞了对面走来的行人,他们俩不仅不道歉,还骂骂咧咧、推推搡搡,结果遭到许多人的批评。
情景三:图书馆里,华宇和卢明边看书边大声议论。一会儿,华宇又大声接电话,旁边的人忍无可忍,纷纷谴责他们。
(1)上面情景中的主人翁分别违背了什么秩序?
(2)我们为什么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3)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述案例,运用《思想品德》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职业学校16岁学生林某,自从结识社会上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经学校多次教育,林某仍不思悔改,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从学校毕业后,因盗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因伙同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并向其家人索要人民币数万元,林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1)林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简要说明林某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请你给同龄人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5年1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启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力争用半年左右时间,着力解决这一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使网络空间全面清朗起来。
材料二:2015年2月28日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称:我国公众踊跃举报“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违法行为,2月期间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共接到网民有效举报11796件,其中,网民对“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违法行为的举报数量较大。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网络无限,道德有界;网络无形,法律有绳。”说一说我国开展上述专项整治工作的现实意义。
(2)面对一些不良违法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5年2月,重庆某学校女生发生群殴,两名女生抓着一名女生头发拳打脚踢;在福建某中学,两名女生轮流掌掴另一女生,该女生双脸被打至红肿。
材料二: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犯罪嫌疑人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林森浩。2015年1月8日,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高院二审,法院维持原判: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以辱骂、殴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校园暴力,侵犯了受害者的哪些权利?遭遇校园暴力时,受害者应如何维权?
(2)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给了我们哪些警示?(答出三点即可,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和漫画,简要回答。
2014年12月11日在曼谷飞往南京的航班上,乘客因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就热水泼空姐、食物扔满地,扬言炸飞机、敲击窗玻璃,致使飞机被迫返航。
(1)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简要评价大闹亚航的游客行为?
(2)对于这起事件,游客应吸取哪些教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在我国,电脑像电视、手机一样迅速普及到平民百姓家,健康上网已成为一种时尚。
材料二、据报载,某中学生经常逃课上网,借钱挥霍,聚众打架,他母亲泣求高人相救:“谁能救救我的孩子?我愿为他当保姆!”。
(1)你认为健康上网有何积极作用呢?(举出3例)
(2)沉迷于网络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危害?(答出3点即可)
(3)请你回答网络交往和现实生活中的交往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防微杜渐,健康成长]
材料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查表

材料二:新闻回放
近期,昆明市个别学校发生了严重伤害学生人身安全的校园暴力事件,给广大师生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并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昆明市公安局、教育局联合召开“昆明市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会”,并下发了《关于预防和打击校园暴力的通知趴今后,凡是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等八类学生将被送交工读学校进行为期10—15天的法制教育。
(1)材料一中的调查表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为打造平安校园,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谈谈你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代沫于今年2月至3月间,在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暂住地内,先后多次分别容留卢某某、郝某某、郑某某吸食毒品。2014年5月27日,李代沫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朝阳法院审理后认为,李代沫多次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判处李代沫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1)李代沫的行为有哪些特征?
(2)李代沫受到处罚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作用?
(3)此案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政治遵守法律程序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