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面向社会评出10大“最缺乏公德”的行为。消息传到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们议论开了。小王说:“缺乏社会公德主要是因为教育没抓好。”小李说:“缺乏社会公德主要是法制没健全。”小张说:“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 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层出不穷的各种“流行”:追星、电脑算命、上网偷菜、练健美操、染发、穿流行时装……面对各种流行,小明和小敏的观点截然相反。请你评析小敏和小明的观点。
在一次关于一般违法和犯罪关系问题的讨论会上,甲同学说:“一般违法和犯罪没有区别,二者对社会都具有危害性。”乙同学说:“违法和犯罪是有区别的,一般违法对社会没有危害性,而犯罪则对社会具有危害性,所以对犯罪要给予制裁。”
请你辨析这两个同学的观点。
辨析题
某校八年级(2)班,开展了一场关于“竞争”的辩论会。小明的观点是:竞争有利无害,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辨析。
辨析题(共20分)
外国的节日比中国自己的节日好。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我们要一概否定。
2009年某校展出了一系列关于“白银村小”的图片。“白银村小”是我省凉山东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交通极为不便,一条陡峭的羊肠小道维系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据笔者叙述:陡峭的半山腰上座落着几十户破房,没有水电。1间教室、11张书桌板凳、1块黑板、25个学生、1个教师——何老师被当地村民誉为“何校长”构成了村小简单的画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在关注这类问题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3)在促进社会公平,关爱弱势群体中,中学生该如何做?
小明随打工的父母在外面读书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回过老家。今年春节,她与请年休假的父母一起回老家过年,看望自己的爷爷奶奶。在春节前后,她发现了许多问题,引起了他的思考。
镜头一:靠跑运输,村里最先发财致富王大贵,被人们称为“王最贵”, 只管自己发财,不顾亲朋好友和乡里乡亲,村民又送给他一个雅号“王公鸡”。
镜头二:高中毕业生张军,28岁,以前他家很穷,近年来靠打工挣了不少的钱。可是,他不思进取,迷上赌博,输得精光。不甘心,想发财,走上了偷摸盗骗的道路,村民恨之入骨,被依法判刑8年。
镜头三:村里90%以上的中青年劳农民,都外出打工,靠出卖劳动力挣钱,勤俭节约,诚实为人,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这三段材料中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有着自己不同的认识。有的同学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不一定要依赖集体,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你认同这位同学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一下理由。
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与我们学生无关。
判断( )
理由: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交友是内圈向外圈发展,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法。
判断( )
理由:
在我国,未成人没有著作权,只有成年人才有著作权。
判断( )
理由:
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
判断( )
理由:
辨析(1 2分)
有人认为只要开心,多上会儿网不要紧,约见网友有利无害,这种观点对吗?请分析说明。
某校九年级五班学完第二单元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一次以“我理解的小康社会”为主题的讨论会。下面是这次讨论会的几个环节,请你积极参与其中,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环节一:体验小康 来自农村的李晓同学说:“我的家乡在偏僻的山区,那里的人每天只能吃一顿干饭、两顿稀饭,人均收入500元,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小康的踪影。”来自城市的张明同学说:“现在的人民生活真富裕,我所在小区的居民的轿车几乎把小区的过道都停满了。大人们给小孩压岁钱至少一百元。”
(1)两位同学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环节二:解读小康 针对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芳芳、玲玲和月月三个好朋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见下图)
(2)请你也来说说对全面小康的理解。
环节三:共奔小康 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只有这样,才能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才能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
(3)把“蛋糕”做大,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经济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4)为了把“蛋糕”分好,我们应采取哪些分配方式?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