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战国七雄并存的局面中的七雄指晋、韩、赵、楚、燕、齐、秦。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夺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
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
C.新兴地主阶级武装夺权 |
D.诸侯弃国逃跑,西周灭亡 |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 B.桂陵之战 |
C.马陵之战 | D.长平之战 |
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的相同因素有( )
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
②发展生产
③整顿内政
④注重军队建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公元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公元前771年属于( )
A.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 B.公元前8世纪80年代 |
C.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 D.公元前7世纪80年代 |
春秋战国是我国一次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材料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齐桓公”生活在什么时期?依据材料一回答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的结果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该变法在哪个诸侯国实施?
(3)材料二的内容中哪项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
(4)这两次改革所起的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
识图题。
(1)战国七雄是指:1. 2. 3. 4. 5. 6. 魏7. 。
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 B.齐桓公 |
C.楚庄王 | D.宋襄公 |
我们可爱的家乡兴化原为黄海滩涂,春秋之前无人文记载。最早的记载是战国时期的昭阳大将军被封来到此地开发,从而成了兴化的“人文始祖”。兴化历代人才辈出起始于这位英雄。战国时期的兴化地区是下列哪个诸侯国的属地?( )
A.越 | B.鲁 | C.齐 | D.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