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行政命令来治理国家,制定相应的刑法,人们虽然想到免于刑罚,但还不能从心理上想到犯罪是可耻的;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礼仪规范来约束百姓,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 ……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
——《论语》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孔子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孔子还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是怎样把官府教育传播到民间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作者认为“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原因。
(4)材料三作者对汉武帝持肯定态度,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5)你认为作者评价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标准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汉书》卷五十六中的一段史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可知当时的统治者及采取的措施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B.汉高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宋太祖崇文抑武轻徭薄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1)商鞅变法时, “不法古”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秦王”指的是谁?“秦王扫六合”之后在政治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统治。
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4)以上三人实行的政治措施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问题一:图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问题二:读图2《西汉疆域图》,斜线覆盖区域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西汉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问题三:读图3,哪一战役奠定了图3局面形成的基础?(1分)孙权建立了图示中哪个政权?(写字母)(1分)结束图3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1分)
问题四:读图4《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有哪些中原汉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问题五: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如下表。

人物
具体做法
结 果
秦始皇
徭役繁多、赋税沉重、严刑酷法。
秦始皇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最终秦朝至二世而亡。
汉文帝
汉景帝
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提倡节约,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汉初的社会经济得到继续发展,社会秩序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
隋炀帝
大兴土木,滥征徭役、兵役,挥霍浪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兵役和徭役,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瓦解了隋朝统治。
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重视农业、虚心纳谏、善于用人。
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

 
材料二: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                           
(1)在材料一中            和             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有人说,唐太宗是实践孔孟治国思想的典范。你认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有人说,秦、汉与隋、唐之间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请根据两则材料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我国古代三个著名王朝的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出年代尺上代表A朝代和C朝代建立时间的数字。
A朝代            、C朝代             

(2)《史记》对A朝代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这样的文字描述。请谈谈你对“书同文”这句话的理解以及实现“书同文”的意义。
(3)西藏地区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B朝代疆域图、C朝代疆域图的D地就是今天我国的西藏地区。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B朝代和C朝代是怎样加强与西藏地区联系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的是(  )
①维护皇帝的权威
②迎合诸侯 “推私恩” 的要求 
③巩固统一
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中国文明所以没有中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阅读材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3 分)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了什么货币?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影响?(3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 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反映清初哪一重要历史事件?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政府还有哪些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苏泰州)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

A. 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
B.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C.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D. 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请阅读下列相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孔子讲学图

汉代讲学图
(1)孔子是哪一时期的教育家?他对教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请写出一句他的教育名言。
(2)汉代的最高学府叫什么?西汉时哪位皇帝在都城长安设立该学府推行儒学教育?

唐朝的国学

(3)国学是唐朝的最高学府,唐朝的哪位皇帝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他实施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宋朝的读书人“以学问来打通权力之门”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实行?你认为“宋朝读书风气很浓”的科技原因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呼?”
材料二: “汉兴……从民之欲,从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希。”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西汉初年实行的治国政策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一政策?
(2)这一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这一政策取得怎样的积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王嬴政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辽阔的疆域连接成大一统的整体,西汉继承秦制,经前期的修养生息和汉武帝的积极拓展,使秦以后的大统一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1)我国封建社会秦汉时期最显著的特征。
(2)秦王嬴政建立国家后,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3)秦汉时期的匈奴曾经威胁大一统局面,请分别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了抵御匈奴而采取的措施。
(4)秦始皇、汉武帝曾实行了怎样的货币政策
(5)秦汉的大一统相对于春秋战国的分立,你认为有何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西汉时期时间轴,请你判断西汉持续的时间是(   )
 

A.211年 B.210年 C.194年 D.193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建国之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有参决。
——摘自《明史·职官志》
(4)这是哪一朝代官制发生的变化?文中的“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5)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