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汉与欧洲的往来
初中历史

“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给人智慧,历史给人启迪.阅读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与交流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只不过因为“天朝”所产的茶叶、瓷器、丝巾是西洋各国所必需的,所以“加恩体恤”,┉┉这种盲目自大的观念,使清统治者将国门紧闭。──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1)从材料一图中,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说明清朝前期的统治者对外实行了什么政策?
(3)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唐朝越来越辉煌、强盛,受世界瞩目;而清朝在世界上却渐渐落伍了。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结合下列有关隋朝至清朝时期的对外关系的两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图片及文字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①六次东渡________________;②七次下西洋______________;
③明代抗倭图__________;④收复台湾________;⑤雅克萨之战___________。(2)第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与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友好关系?
(3)第二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反抗哪些国家的外来侵略的历史?
(4)结合第一组图片,说一说你打算如何做一名国际交往的杰出使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
材料三: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2012年10月17日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政要的参拜行为招致全球众多媒体的谴责。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一图一与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出国前往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
(3)图一 图二中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材料二中的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杰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唐代新政中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和选拔人才的?
(5)请你就安倍晋三祭拜靖国神社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的事实,结合史实,向你的某位日本中学生朋友说一句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还有“唐人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唐太宗的哪些重大措施,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2) 大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该诗描写了唐朝哪位统治者前期的景况?请你概要描述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经方面的状况。
(3)请说出唐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并简述其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分)自古以来,中国就注重对外交往,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片展览】

【知识回顾】
(1)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在古代向中国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到了近代,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进行的改革是什么?此次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3分)
(2)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请写出五四爱国运动中的—个口号。(2分)
(3)开国大典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的人物是谁?(1分)
(4)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什么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5)香港于哪—年回归祖国?这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实现的?(2分)
【感悟历史】
(6)根据上述图片展现的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变化,你有何感想,请谈一谈。(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a、b、c、d代指4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④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三个国家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2)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3)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写出当时的两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
(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同时也在与各国的交往中不断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唐朝时有两位女性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你能说出她们分别是谁吗?
(2)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请你列举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
(3)列举明朝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例,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探究”课题报告中写下结论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历史,就是一部友好交往的历史”。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相关史实证明你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




A.《汴河怀古》
B.《大唐西域记》
C.某塑像

 
图A:是反映____(朝代)修建的运河,        (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_______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西亚历史的参考书。
图C:是          的塑像,他是          (朝代)著名抗金将领。
(2)朝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其完善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全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全盛时期”又指什么?
(3)徵午同学搜集《合肥晚报》上的一份报道,如下:


2012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成为当下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国家战略。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面问题。
【丝路历史】                                  
(1)丝绸之路源于汉代,什么事件为它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此后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唐朝时丝路迎来第二次繁荣,哪位高僧曾行走在丝路之上,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的西行促进了什么宗教在我国的传播?
(3)海上丝路盛于宋元。海外贸易,宋代超过前代。请列举一例此时闻名世界的商业港口城市。从科技和手工业两个角度思考,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4)明朝时哪位伟大的航海家曾经七下西洋?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最远曾到达什么地方?
【丝路行动】作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重要金融机构,截止2015年4月7日,由中国发起创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范围扩展到56个成员国。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说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一(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诗
材料二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三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3)依据材料三,周恩来促进"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出现在唐朝时期的是哪项发明?
(2)唐朝时汉族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和同为一家”,请举出一例。
(3)电视剧《西斿记》中的唐僧是依据哪一个历史人物原型创作的?他为唐朝与哪个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你从他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汉与欧洲的往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