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汉与欧洲的往来
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联系材料二,在下列唐朝疆域方位示意图的空框内填上地名。

(3)说说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对应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2分)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1分)
(2)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2分)写出当时的闻名世界的大海港。(1分)
(3)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中国强大的力量给一些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的“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时,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材料三:从1688年以后,……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为该国创造了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也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共同原因是什么?请各举一例史实。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落后局面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中“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是什么?促使该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除了该项成就外,还得益于哪个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一条著名的商路

材料二 今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飞抵西安开始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世界聚焦"西安会见",为何选择西安?有媒体分析认为,西安与印度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贞观初年一位高僧曾从这里出发,前往印度,取得佛经后又回到这里翻译佛经、弘扬佛法。
材料三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材料四 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1)写出材料一种这条商路的名称及其起点。
(2)材料二中的"一位高僧"是谁?
(3)根据材料三写出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二:如下图,他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材料三: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二中反映两位高僧是哪个朝代的?材料二中的他指是谁?
(2)材料一诗中的“传道艺”主要指什么?
(3)结合材料三,写出宋朝两个闻名于世的大商港。
(4)结合材料,了解唐宋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国家建设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
材料三:日本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2012年10月17日参拜了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日本政要的参拜行为招致全球众多媒体的谴责。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一图一与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出国前往的目的地分别是哪里?
(3)图一 图二中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材料二中的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杰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唐代新政中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和选拔人才的?
(5)请你就安倍晋三祭拜靖国神社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的事实,结合史实,向你的某位日本中学生朋友说一句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的外交在古代曾荣耀辉煌,但在近代也饱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计9分)
【荣耀辉煌】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材料二: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摘编自《走进盐城》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条道路”的重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的主要目的。
【饱经沧桑】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四: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政府“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主要原因,说明“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指的是什么?(2分)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什么?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5)综合以上探究,你有哪些深刻的历史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以后出现的又一鼎盛时期,小黄在学习这一主题的时候,做了不少笔记,但不完整。请你帮助她完成笔记。
(1)列举唐代科举制度的特征
(2)请你举出唐代时期与日本友好往来的两个代表人物
(3)唐代繁盛的原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中国强大的力量给一些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第一次崛起时开通的一条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名称。
第二次崛起时“……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带动日本进行了什么改革?
第三次崛起时“中国强大的力量给一些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的“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时,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天体运行……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落后局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其意义重大。在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肖林看来,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尝试。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农村改革主要实行什么制度?当年,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




A.《汴河怀古》
B.《大唐西域记》
C.某塑像

 
图A:是反映____(朝代)修建的运河,        (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_______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西亚历史的参考书。
图C:是          的塑像,他是          (朝代)著名抗金将领。
(2)朝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其完善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全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全盛时期”又指什么?
(3)徵午同学搜集《合肥晚报》上的一份报道,如下:


2012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玄奘,在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7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游的目的是什么?
(2) 他所写的重要历史和佛学典籍是什么?这本书有什么影响?
(3) 结合材料二思考,指出玄奘西游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提示: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社会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交通等方面考虑)
(4) 玄奘作为我国杰出的外交使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说明唐朝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成为当下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国家战略。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面问题。
【丝路历史】                                  
(1)丝绸之路源于汉代,什么事件为它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此后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西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唐朝时丝路迎来第二次繁荣,哪位高僧曾行走在丝路之上,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的西行促进了什么宗教在我国的传播?
(3)海上丝路盛于宋元。海外贸易,宋代超过前代。请列举一例此时闻名世界的商业港口城市。从科技和手工业两个角度思考,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4)明朝时哪位伟大的航海家曾经七下西洋?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最远曾到达什么地方?
【丝路行动】作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重要金融机构,截止2015年4月7日,由中国发起创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范围扩展到56个成员国。
(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说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现实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的周边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一(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诗
材料二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三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3)依据材料三,周恩来促进"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出现在唐朝时期的是哪项发明?
(2)唐朝时汉族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和同为一家”,请举出一例。
(3)电视剧《西斿记》中的唐僧是依据哪一个历史人物原型创作的?他为唐朝与哪个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你从他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汉与欧洲的往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