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北方民族大融合
初中历史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民族陆续内迁,至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人。这一现象导致的积极结果是

A.民族战争 B.民族隔阂 C.民族融合 D.民族分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时期,既有国家分裂,但也有经济迅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分天下有其一,……,官渡之战挫袁军。”
材料二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北魏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材料三  东晋政府……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加上这一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摘编自《六朝的时代特征与六朝文化之形成》
请回答:
(1)材料一称赞的是      (人名)?“袁军”是指             领导的军队?
(2)材料二中洛阳的繁荣与北魏哪个皇帝的改革有关?他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3)材料三中江南经济出现了什么情景?从材料中找出导致这种情景出现的原因。
(4)从材料三南北经济的发展原因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谁?
(2)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材料二叙述的是北魏哪位皇帝的改革内容?
(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这位皇帝的什么改革措施?
(3)除了以上措施,这位皇帝的改革还有哪些措施?
(4)这场改革有什么意义?
(5)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改革要成功必须具备哪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第1题12分,第2题18分共30分)
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据材料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X k B  1 .  c o m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举题
(1)列举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三例)
(2)列举三国和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四例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3)“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改穿汉服 B.改用汉姓
C.学习汉礼 D.学说汉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
(2)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3)材料二中提到的是什么改革?除了材料涉及的(改说汉话),请写出他在位时期还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至少写出2条,每条1分共2分)
(4)请说出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5)改革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6)用一句话评价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  )

A. 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了 B. 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C.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 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在进行“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专题复习时收集了以下资料,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B.汉武帝废分封,立郡县,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
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D.元世祖建立行省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下列哪一项改革凸显了这一现象

A. 商鞅变法 B. 张骞出使西域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文成公主进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革命和改革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上主要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重要的革命或者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中华文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材料一中英国的“制度创新”指什么?根据所学试举一例英国科技创新的表现。
材料三: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3)材料二中日本是如何“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举一例日本强大后单独发动的侵华战争。
材料四: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崛起与三位历史人物分不开。根据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

(4)

材料五: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1952年
41.5
3.2
4
30.7
20.6
1956年
54.5
17.1
27.2
0.04
1.2

 
(5)导致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上述探究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1)“草木皆兵”出自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______。
(2)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在江南各地尤为活跃,有“______”之说。徽商好儒,极重视______。
(3)改革开放后,1985年,第一届安徽______洽谈会在合肥举行,此后每年举行一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