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七年级下册历史记述了从隋朝建立(581年)至清前期(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从辉煌走向辉煌,但是最终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潮。请你逐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学习历史我们首先要掌握历史的时序性(朝代沿革等),以及历史年代计算方法。请完成下面两问:
第一问:请填写下面隋朝至清朝朝代更替示意图。(按序号填写朝代或政权名称)

①                ②              ③                ④               
第二问:从隋朝建立(581年)至清前期(1840年)这总共是多少年的历史?
(2)从隋至清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示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两个示意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两个王朝的哪两项制度?请任选其中一项制度作一简评。
材料二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雍正七年,用兵西北,以(因为)内阁在紫禁城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第一问:材料二反映了明清两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明朝2分,清朝1分,共3分)你怎样认识清朝的这一措施?
第二问: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人们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宋代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提到宋代,人们想到的词总是蛮族入侵、积贫积弱等,但学术界对宋代社会文明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请你分别从宋代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化四方面各任意列举一项史实来证明宋代高度的社会文明。
(答案示例:社会经济方面,宋代手工业取得巨大进步,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社会生活方面,宋代城市盛行蹴鞠之戏,类似于现代的足球运动……
科技、文化方面,略。)
(4)如图,隋唐至明清时期完成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宏大工程。

①隋              ②明清                     ③明              
第一问:请标出示意图或图片所代表的工程名称。
第二问:请你各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三大工程在历史上的地位。
(5)学习了自隋至清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可自由发挥,但不要离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 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 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问题探究:
温家宝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五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关注“三农”是当今社会一个热点话题,古今中外事例甚多。如现代历史上,苏联(苏俄)、美国、中国都不断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体现政府关注农业,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据此回答:
(1)唐贞观年间出现“马牛布野,斗米不过三四钱”的繁荣局面,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唐太宗采取有利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哪些?到唐玄宗时期农业发展有何表现?
(2)苏俄政权得到巩固后1921年对农业政策调整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实施的农业措施又是什么?   
(3)为防止农产品生产过剩,控制农产品产量、价格,罗斯福新政的做法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业生产政策进行多次调整,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误教训请 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综上所述,这些措施实施、政策调整带给我们启示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注“三农”是当今社会一个热点话题,古今中外事例甚多,如现代历史上,苏联(苏俄)、美国、中国都不断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体现政府关注农业,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据此回答:
(1)唐贞观年间出现“马牛布野,斗米不过三四钱”的繁荣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采取有利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哪些?
(2)苏俄政权得到巩固后1921年对农村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实施的农业措施又是什么?
(3)为防止农产品生产过剩,控制农产品产量、价格,罗斯福新政的做法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村生产关系(土地政策)进行多次调整,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误教训,请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影响。
(5)综上所述,这些措施实施,政策调整带给我们启示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材料一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创立的科举制度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请回答:(1)科举制正式形成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常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看图唐朝三省六部简表,回答下列问题

(2)唐朝法典《唐律疏议》审批时需要通过哪个省的审核?
负责执行政令的又是哪个省?
(3)元朝在隋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了一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制度。请问这种制度的名称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叫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的强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是人们美好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一一《墨子》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茏,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弊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淫佚,齐循例入政。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惠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2) 材料二、三都涉及到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依据这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 概括指出上述选官制度的实质是什么?并援引材料二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出自哪位皇帝之口?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请同学们思考回答:
(1)该诗描绘了唐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状况?
他的统治前期被誉为什么?
(2)你认为诗人诗中描绘的情况真实吗?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期吗?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历来是统治者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一一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一一《唐摭言》
材料三 科举入仕,是l 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一千多年科举考试史不断证明,在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只有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才能有效地解脱人情困扰,才能较好地选拔人才。
一一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朝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它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实施科举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援引材料中的某一句话加以印证。(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有何进步之处?(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前期,政法。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10分)
(1)唐太宗开创了怎样的社会局面?为此,他在用人政策、政治制度、赋役制度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武则天统治史称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唐玄宗在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基础上又开创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集权巩固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中图示反应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三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
(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君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




A.《汴河怀古》
B.《大唐西域记》
C.某塑像

 
图A:是反映____(朝代)修建的运河,        (人物)为连接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
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_______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西亚历史的参考书。
图C:是          的塑像,他是          (朝代)著名抗金将领。
(2)朝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其完善了什么制度?
材料二: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全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全盛时期”又指什么?
(3)徵午同学搜集《合肥晚报》上的一份报道,如下:


2012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共5分)

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代
组织机构
作   用
明朝
A
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清朝
B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
顶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3)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史有感。
【梦回盛世大唐】唐朝(618年-907年)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盛唐时期的中国,国富民强,通过由国都长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陆上丝绸之路,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唐朝时期重用很多人才,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承袭隋朝,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唐朝经济繁荣,社会文化异常繁盛,兼容并包,与周边各国交流频繁,形成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唐朝是秦汉、隋朝以来,第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时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重视人才,他们分别重用了哪些大臣?
(2)这三位帝王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列举出唐朝时期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共2分)
(4)请你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至少举出两项)(2分)
(5)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到完善、衰亡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计6分)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据材料一,试概括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一条措施。
据材料二,试概括主父偃建议的原因。
材料三反映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制度?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综合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义乌位于浙江中部,目前实有人口180多万,以汉族为主,有回、苗、壮等23个少数民族。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乌伤县,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于乌伤置稠州,六年分设乌孝、华川两县,七年(624年)废稠州,合两县称义乌县。1988年5月撤县设市。
(1)在秦王政设乌伤县前,义乌实行的是什么行政管理制度?
(2)唐武德七年(624年)设"义乌县",三年后的义乌人迎来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封建"治世",这一"治世"的名称是什么?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义乌撤县设市时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4)开放的义乌吸引了大量少数民族群众,作为义乌人,在日常交往中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