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唐朝另外一位君主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史称?
【技术创新】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开放交流】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 
(4)郭沫诺这首诗盛赞的是谁?反映的是当时中国与哪国交往的史实?
(5)以下能反映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   )

A.政权分立 B.繁荣开放 C.统一浪潮 D.社会危机

(6)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
请回答: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唐宗宋祖的姓名。“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提到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写出此河的南北两端的古今名称?此河的地位和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谁引用的?
(2)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
(3)他曾经把君与民的关系比喻成什么?两者之间是关系?
(4)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的名称叫什么?
(5)他的主要政绩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重振”
材料三: 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顿难(不得志),顾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延页)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瑞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物是谁?
(2)他统治时期采取哪些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重振?同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3)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这位皇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2)材料二反映了这位皇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统治措施?(一项即可,2分)
(3)材料三中的被当时皇帝称为“人镜”的是谁?这位皇帝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一位即可,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本小题10分)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主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任用。”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朕指的是谁?他在位时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
(2) 材料二体现了这位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列加以说明。(2分)
(3)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位皇帝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对此他在执政当中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 材料三的对话,表明唐朝用人的标准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实验初中七年级5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主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制度创新篇
(1)唐朝已经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制度?(2分)
和谐盛世篇
(2)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什么?(4分) 
民族关系篇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2分)
对外关系篇
(4)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例说明。(4分)
科技篇
(5)唐朝时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节约了时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请问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2分)
艺术篇
(6)请列举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艺术宝库。(2分)
启示篇
(7)唐朝的繁盛给后人什么历史启示?(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段话最早是出自谁的名言?
(2)“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个 “人”指谁?(2分)当时有名的宰相
“房谋杜断”分别指哪两个人?(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中,两位挑战者正在就“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展开对擂。
(1)请你给这两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
(2)两位挑战者正在辩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请你为他们举出一例唐太宗时唐政府与西藏友好往来的例子。
(3)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                  ”。
(4)主持人要求挑战者用一句话来评价唐太宗的统治,请你帮他们写出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皇帝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这段话最早是出自谁的名言?
(2)他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过去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我们做今天的事,通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你认为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据所学知识回答:
(1)词里面涉及了哪几位中国封建帝王?
(2)他们中有一位是少数民族,他是谁?属于哪个民族?
(3)任选一位帝王说说他的历史功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梦回盛世大唐】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l)唐太宗为体现上述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盛世经济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改进?(至少举出两例)(2分)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3)请你举出唐朝对世界影响的史实。(至少举出两件史实)(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引自《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 ,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出自《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娟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min),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户,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国家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材料三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材料四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和汉武帝怎样的经济措施?
(3)唐太宗基于材料三的观点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4)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