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元·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               ——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
(3)根据材料概括明朝时该制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考试的命题范围是?(1)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原因。 (2分)
(2)唐太宗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3)唐太宗在政治、经济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从而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4)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唐太宗的历史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谁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⑴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⑵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⑷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的节目中,两位挑战者正在就“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展开对擂。
(1)请你给这两位挑战者提供两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
(2)两位挑战者正在辩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请你为他们举出一例唐太宗时唐政府与西藏友好往来的例子。
(3)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 ”。
(4)主持人要求挑战者用一句话来评价唐太宗的统治,请你帮他们写出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骆宾王(619~约687),今浙江义乌人, "初唐四杰"之一,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贡献……。晚年他目睹武则天废帝夺权、武氏势力横行无忌的种种恶行,写下了义正词严、气势磅礴的《讨武曌檄》。
(1)骆宾王经历了古代哪一清明统治时期?请从不同角度分析出现这一清明时期的主要原因。
(2)骆宾王生活的朝代,文学、艺术非常繁荣。请各举一例说明。
(3)撰写《讨武曌檄》体现了骆宾王具有怎样的品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喻成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他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2)在他执政之后,为缓和君民关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探究: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皇帝的决策直接关系到国运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唐太宗
【材料三】“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资治通鉴》
【材料四】“玄烨是中华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时间不仅仅是最长的,而且也是最具活力的……”
――《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
【材料五】“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姓名。
(2)材料二中,唐太宗是针对什么选官制度而发出的感慨?这项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描述是对哪位帝王的评价?请写出“为之用”的一名英贤。
(4)材料四中的“玄烨”是清朝的哪位皇帝?他所开创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5)材料五中的军机处始建于哪位帝王时期?并依据材料回答军机处的职能。
(6)你认为作为一个贤明的帝王应该符合怎样的标准,请写出一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访问了东南亚与西亚等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构想有着提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1)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古代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什么?
材料二  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统治政策。
材料三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3)材料中“留心理道”的皇帝开创了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
材料四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        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4)根据材料说出宋朝政府对待海外贸易的态度,并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范围。填写材料四中的空白部分。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巍巍中华上下五千年,封建社会就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勤劳的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作生息,共同谱写了一篇篇不朽的光辉篇章。
第一篇【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请回答: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在历史上称作什么?(1分)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2)请答出诗中描述的是哪位皇帝时期出现的唐朝盛世局面?(1分) 
第二篇【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材料一: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3)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 
材料三:元朝有人写诗,反映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4)请回答: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有什么表现?请试举一例(1分) 
第三 篇【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5)材料一中的事件体现我国人民什么精神?(1分) 
(6)对内清朝为了加强对边疆管辖,在新疆和西藏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2分  ) 
(7)“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1分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对外交往活跃,ƒ国内民族融合。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ƒ代表的观点。
(2)你最欣赏唐朝时期的哪一位皇帝?试对其进行评价。
(3)材料二图片呈现的人物是谁?他俩在抗击外来侵略中有何贡献?
(4)材料三中,图三反应了康熙皇帝抗击沙俄侵略的战役是什么?最终两国在何年签订的平等条约称作什么?条约签订有何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
(2)唐太宗“以人为镜”对你有什么启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2分)
材料二 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向唐朝络绎不绝的派出“遣唐使"。他们当中留学生和学问僧占了相当比例,大批留学生和学问僧,广泛收集各类图籍,拜师交友, 学习知识。学成后的留学人员一批一批地返回日本,在日本全面推行以唐朝为样本的改革,建设“律令制”国家,大起唐式伽蓝[伽(qie)蓝:佛寺],以位于今日奈良的平城京和位于京都的平安京为代表,八、九世纪的日本简直就是唐朝的翻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传播中国文化,不畏艰辛,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盛,它是唐玄宗时期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材料四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已分常科和制举两类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等50多种,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科举制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考生必须用固定的格式答题,内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
(4)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明清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政策是什么? (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盛世经济】
(2)唐朝的全盛时期出现于何时?当时唐朝经济繁荣,农业获得很大发展。唐朝在农业工具上进行了哪些改进或发明?(至少列举两例)
【辉煌文化】
一段历史创造了一种文化,而文化又延续和凸显了那一段历史。繁盛的历史必然迸发出多彩而丰富的文化,正如唐朝文化的绚丽而华贵,丰富而新奇。
(3)请你完成下列关于唐朝诗文化的列表整理

类别
科技
诗歌
书法
石窟艺术
主要成就
唐朝印制的《 ①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其代表人物有 和白居易。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
    ⑤ 
隋唐时期开凿的
  ⑥  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4)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2)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下图 (3)写出该碑的名称?它有何现实意义?

材料三 从2008年开始,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先后发生了多起打、砸、抢、烧暴乱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这些事件完全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起来的”。几十年来,达赖集团在反动势力和“藏独”分子的支持下,从事了大量的分裂祖国的活动。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
【贞观之风】
(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2分
【盛世经济】
(2)唐朝的全盛时期出现于何时?当时唐朝经济繁荣,农业获得很大发展。唐朝在农业工具上进行了哪些改进或发明?(至少列举两例)
【辉煌文化】
一段历史创造了一种文化,而文化又延续和凸显了那一段历史。繁盛的历史必然迸发出多彩而丰富的文化,正如唐朝文化的绚丽而华贵,丰富而新奇。
(3)请你完成下列关于唐朝诗文化的列表整理

类别
科技
诗歌
书法
石窟艺术
主要成就
唐朝印制的《 ①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其代表人物有和白居易。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
   ⑤ 
隋唐时期开凿的
 ⑥ 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海内知己】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4)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