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
(2) 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
(3)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4)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四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们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西汉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贾谊认为秦始皇有哪些功绩?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2)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198页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四 康熙曾多次否决修葺长城的奏议,据《清圣祖实录》记载,1691年他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4)依据材料四,指出康熙认为的最重要的守国之道是什么?举一例说明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的贡献。
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1)秦朝时,哪一项重大建筑工程与匈奴有关?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2)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说出你所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
(3)汉武帝时,派两位大将出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你能说出这两位英雄的名字吗?
(4)下图描述的故事家喻户晓,你能为图画命个名吗?图中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图中的主人公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匈奴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兴起于蒙古高原上,以畜牧业为主,逐水草迁徙。农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手工业中冶铁业居于重要地位。
材料二: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材料三: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请回答:
(1)匈奴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材料二、三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
(3)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两位将领是谁?结果怎样?
(4)哪一历史事件是汉匈两民族友好交往的佳话?
西汉初年,面临的三大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的萧条破败;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匈奴的侵扰。这些问题在汉武帝时期都得到解决。想一想,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说一说在解决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问题及解决办法:
1、经济的萧条破败。
2、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3、匈奴的侵扰。
(2)有何借鉴?
阅读材料: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生长繁盛);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材料三:“与朝廷和好年深,蓄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2分)
(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的现象?(2分)
(3)材料三辽“与朝延和好年深”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 (1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1分)
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秦朝疆域图 |
图二:西汉疆域图 |
图三:隋朝疆域图 |
图四:元朝疆域图 |
(1)图一所示版图最早出现在哪个人统治时期?为了安定北边,秦朝修筑了什么工程?
(2)图二中的西域都护是哪年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何重要意义?
(3)图三所示版图最早出现在哪个人统治时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隋朝开通了什么?
(4)从图四可看出当时统治者采取什么制度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理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昭君”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
(2)材料一中的“胡”指哪一少数民族?当时的首领是谁?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从材料看,这一事件有何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
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便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请回答:
⑴、前两句诗指的是什么事件?(5★)
⑵、后两句诗指的是什么事件?当时的皇帝是谁?(8★)
⑶、诗句的作者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谈一下你的看法。(8★)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民亡藏盖。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材料三:(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汉武帝)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新的压着旧的),充溢露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来看,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怎样的?
(2)从材料二、三来分析,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因此汉初出现了什么局面?( 2分)
(3)汉武帝时期,国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局面?为了实现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过哪些措施?( 6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