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初中历史

某旅行社安排北京故宫的某项旅游景点的解说词是:“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明内阁 D.清军机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君主专制在清代极端强化的最突出表现是(   )

A.废除丞相 B.设立军机处
C.八股取士 D.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什么制度?(2分)
2、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哪一朝代首创的哪一制度?(2分)
3、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1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皇权和相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用一组词来概括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下列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国家巩固与危机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并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历史剧深受国人喜爱,请看下面海报宣传画,你可以判断这部连续剧剧情展开的历史背景应当开始于(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成吉思汗 D.明太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记载:“(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对于科举制的认识,说法不一,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上述关于科举制的观点。
(要求:选择一个观点展开评论即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在100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哪一个朝代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时,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处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
材料三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在我国,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以后……虽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但革命的内容和方法已经同过去根本不同……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它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2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3)材料三中“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根源是什么?(2分,列举出两例即可)
(4)依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或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科举考试 B.兴办学校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商业繁荣,……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据材料一,说明长安城商业活动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对外政策三方面中选择两方面分析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的条件。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
(2)据材料二,说明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有何新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繁荣超过前代的其他表现。
材料三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以上材料均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整理
(3)据材料三,说明机户与机工之间所体现的新型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受哪些政策的影响而发展缓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627-649),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B.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分别摘自《诗经》《论语》
材料二:李白的诗《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五: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简单的‘房子’(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是古人对西周分封制的描述。分封制中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中的“秦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西汉时期,汉武帝开发边疆并对边疆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请列举史实一例。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1分 )
(4)材料四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5)材料五中导游所说的简单的“房子”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建国之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有参决。
——摘自《明史·职官志》
(4)这是哪一朝代官制发生的变化?文中的“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5)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明朝三部科学巨著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