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五四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百日维新成果"、"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改称北京大学"这些信息点共同指向( )
A. | 清华大学 | B. | 京师大学堂 |
C. | 复旦大学 | D. | 黄埔军校 |
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中国所走过的探索路程的顺序是
①思想上的科学、民主化
②制度上的民主、平等化
③经济上的机械、工业化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②③① | D.③②①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A.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 B.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 |
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 D.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1890年至1920年三十年,是世界深刻影响中国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巨变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哪些历史事件尝试建立“新制度”并宣传“新思想”
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
C.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 B.实行君主立宪制 |
C.推翻清朝政府 | D.建立民主共和国 |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从此揭开了
A.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 B.五四爱国运动的序幕 |
C.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 D.变法维新的序幕 |
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高等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百日维新时期留下的唯一成果的是
A.京师同文馆 | B.马尾船政学堂 |
C.京师大学堂 | D.黄浦军校 |
陈旭麓认为甲午战争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种“亟变”不包括【 】
A.改变现存政治制度以救亡图存 | B.实业救国 |
C.宣传马克思主义 | D.引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观点 |
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最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
“戊戌维新以后……使得人们原来一脑子的封建思想里面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是 ( )
A.促进思想启蒙 | B.挽救民族危机 |
C.推动政治改革 | D.促进经济发展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付诸实践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