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新文化运动 / 问答题
初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5年,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民主”和“科学”是哪一运动的两面大旗?这次运动的领导人和主阵地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引发该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1)材料四中的“林文忠公”是谁?他的功绩还有?
材料二: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清史稿》
(2)史料中“复”影响最大的译著是?“复”提出的观点有?
材料三:中日和约十一款,全权大臣既画押,电至京师,举国哗然,内之郎曹,外之疆吏,咸有争论,……。初则广东举人梁启超联名百余,湖南举人任锡纯、文俊铎、谭绍裳各联名数十,首诣察院,呈请代奏。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3)材料四反映的是近代史的什么事件?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陈独秀创办的著名杂志是?在哪一会议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材料五: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5)指出先进的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梁启超在《科学精神和东西文化》一文中指出,中国人对于科学的态度,有根本不对的两点:其一,把科学看太低了,太粗了。多数人以为:科学无论如何如何高深,懂得不算稀奇,不懂得不算耻辱。其二,把科学看得太呆了,太窄了。他们以为只有化学、数学、物理、几何等等才算科学,殊不知所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只要够得上一门学问的,没有不是科学。我们若不拿科学精神去研究,便做哪一门子学问也做不成。中国人因为始终没有懂得“科学”这个字的意义,所以五十年很多人奖励学制船、学制炮,却没有人奖励科学;近十几年学校里都教的数学、几何、化学、物理,但总不见教会人做科学。
(1)近代史上,哪个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这个运动为什么要高举这两面大旗?
(2)近代史上,哪个运动大力奖励“学制船”“学制炮”?至少列举三个例子说明这个运动在“学制船”“学制炮”方面的成就。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的内涵和作用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探索的人物。
(1)主张禁烟并在虎门公开销烟的是:
(2)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3)领导辛亥革命并建立中华民国的是:
(4)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思想上、学术上、道德上的黑暗”。
——《独秀文存》
(1)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次运动?
(2)“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上是指什么?
(3)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4)这场运动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的人物是谁?图二的创办标志着什么运动的开始?
(2)这次运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3)怎样评价这次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 逐 渐 显 露 出 来 ,洋 务 派 逐 渐 认 识 到 ,国 家“必 先 富 而 后 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 分洋商之利”。到 90 年代止,洋务派共创办工矿、交通、邮电等民用企业 20 多个。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胡适在 1923 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1)请举例写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名称(列举一例),(1 分))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目的(1 分)和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著名杂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资金、原料、运输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洋务派逐渐认识到 ,国家“必 先富而后能强”,创办民用工业可以获利致富。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 分洋商之利”。到 90 年代止,洋务派共创办工矿、交通、邮电等民用企业 20 多个。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 胡适在 1923 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1)请举例写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名称(列举一例),(1 分))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目的(1 分)和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著名杂志?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的含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李鸿章有此反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这一政治主张付诸实施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 是指什么? 为宣传“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由较为开明的清朝官员组成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材料二 这次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下图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某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一幅漫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自救运动"是指哪一运动?材料二中"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三提到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阵地和李大钊颂扬十月革命的一篇论文名称。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次运动或革命的各自影响。
(4)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仁人志士的什么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社会,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是创办报刊。报刊也因此成为各种政治力量宣传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张的阵地。观察下列图片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要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宣传了怎样的思想或政治主张?

(2)分别说出实践这些思想或政治主张的相应历史事件及相关内容。
与图一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与图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与图三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国革命以法律代替了个人专断行为,以平等代替了特权,革命使工业得以腾飞,农业摆脱了封建领属关系,革命把一切都复归于一个等级、一个法律、一个民族。……法国大革命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原则和人权平等思想,在当时的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有着巨大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摘自《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件大事》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法国的两部重要文献和为法国历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位历史人物。
材料二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属于青春的节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问候,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今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北京大学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新华社北京(2014年)5月4日电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京大学的历史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五四精神是什么?
材料三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度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种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是哪一次会议通过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这场“自强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是什么?(举一例即可)?
(2)材料二中“革命”的领导者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3)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
(4)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的先进人物近代化探索历程,指出这个探索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面对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说说你的感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一期“历史园地”的板报,请你完成其中下划线部分内容。

         
主题:①_________________
题记:人类历史也是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中通过了②《    
19世纪美国颁布了③《___________》,废除了奴隶制,解放了黑人奴隶。
名人名言: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三民主义”         ----孙中山
④“_______________” ----陈独秀
历史的教训:
“民主与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邓小平
“过去我们都不足”,其中最应反思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
历史的转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颁布的法律有: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军阀割据在这段期间成为普遍现象。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旧体制“已拆卸”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二:“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2)根据材料二,北洋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何影响?
材料三:“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民草击钟,经卵投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吴佩孚
(3)吴佩孚的通电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性质是怎样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何地位?
材料四: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当时的思想发展状况。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新文化运动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