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B.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非常认同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 |
C.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企图用封建思想禁锢人民,与新思想发生激烈冲突 |
D.袁世凯北洋政府为建设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文化而发动知识阶层进行改革. |
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 )
A.《新青年》 | B.《时务报》 |
C.《晨报》 | D.《每周评论》 |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 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现出一线红——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红色中国》中的诗句。这里的“新潮”是指( )
A.基督教教义的传播 | B.人文主义的广泛宣传 |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D.实事求是思想的出现 |
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两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举出D处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任意1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C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没有完全成功的原因。
陈独秀在某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
B.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C.反对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
D.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白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材料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了什么?
(4)纵观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什么特点?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地进步行 |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