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征是我军历史上最长距离的一次行军。其中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历时1年,途经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实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节选《长征史料》
材料二: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晚7时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军队的严词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假意与中国方面交涉。7月8日凌晨5时左右,日军突然发动炮击,中国第29军奋起抗战。
——选自中学历史教学网
请回答:
⑴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并列举一个长征故事。
⑵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列举一位抗战英雄,你是怎样理解抗战精神的?
⑶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时间和根本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观察长征示意图(如下图):
材料三 2014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四川人民对长征怀有特殊的感情。历时两年的长征,有一年零八个月在四川境内活动,途经全川60%的县,历程达一万五千里。在四川,红军进行了数百次战役和战斗,其中________等,已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红军长征在四川,全川各族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十多万四川儿女参加红军,数万英烈血洒征途、骨埋青山。
请完成:
(1)材料一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 (9 分)
(2)材料二中的B处是________(地名);D处是________(地名)。
(3)根据材料二,在材料三的横线上填写反映出中央红军长征在四川克服的艰难险阻。(2个即可) (6分)
(4)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填图题:本大题共5分。
(1)观察图一,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
A.鸦片战争后,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地点
B.《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城市:广州
(2)观察图二,请将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地点 B.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
(3)观察图二回答:红军长征的路线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歌曲中的历史
歌曲一: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歌曲二: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歌曲三: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历尽千辛万苦,胜利会聚甘孜城。踏破岷山千里雪,高歌北上并肩行。
请回答:
(1)歌曲一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歌曲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
(2)歌曲二中,遵义会议在什么时候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3)歌曲三唱出哪一重大会师?它有何意义?
(4)这一战略转移最终结果如何?有何意义?我们从红军身上学习到了哪些精神?
2014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1周年。初二某班举办“走近伟人毛泽东”图片展,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的解说词。
![]() |
图1场景发生在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________(地名)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产生中国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
![]() |
(2)图2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革命史诗,它生动概括了_______(事件)的光辉战斗历程。如令人惊心动魄的飞夺________(桥名)。 |
![]() |
(3)图3场景发生在________(事件)期间,这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
(4)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同学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 |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
(1)这首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96年前的那场“五四运动”,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有哪些?
材料二:纪录片《苦难辉煌》中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2)1927年,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崭新道路”?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
材料三 《七律·长征》毛泽东:《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3)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七律·长征》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哪些长征精神?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朦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浑过汗后尽开颜。
(1)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3)简述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朦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浑过汗后尽开颜。
(1)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3)简述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
观察组图回答问题:
(1)图一会议宣告了什么?图二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2分)
(2)图三会议后,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措施使我国农业得到很大发展? (2分)
(3)以上哪两次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起了重大转折作用?请解释这两次“转折”作用。(4分)
红歌——对党和祖国的革命赞歌。一首红歌,记录一段峥嵘岁月;一首红歌,象征一面光辉旗帜。某校团委决定举办《唱响红歌颂党恩》活动,邀你伴着红歌旋律一同参与。
【红歌诠释征程篇】
你可记得南湖的红船,你可记得井冈山的烽烟,你可记得遵义的霞光,你可记得窑洞的风寒,苦苦追求,披肝沥胆,旗帜更鲜艳。
——摘自2011年春晚歌曲《旗帜更鲜艳》
(1)写出两例与歌词相应的史实。
(2)模仿例子,写出与红歌歌名相关的历史事件(现象)。
举例:《松花江上》—— 九一八事变
①《过雪山草地》——
②《卢沟谣》——
【红歌宣传感悟篇】
(3)你认为唱响红歌有什么现实意义?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2)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事迹。
(3)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
问答题(共10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
(2)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哪些重大事件(至少写两个)?
(3)你从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过程中,你理解的什么是长征精神?
材料分析题(共20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会议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会议”指的是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会议”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其实现转折的关键是都坚持了党的哪一思想路线?
下图是明明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活动:
请回答:
(1)图片A、B、C反映了的战争(或事件)及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2)从图片A、B、C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明明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
阅读下列材料。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谈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材料一 “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
材料三
请回答:(7分)
(1)毛泽东作出材料一中这样论述的实践基础是什么? 之前,他在湘赣边界领导了哪一次武装起义?
(2)材料二中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你感触最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继承毛泽东同志的哪些优良品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