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后的史实?( )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 B.中共八大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观察组图回答问题:
(1)图一会议宣告了什么?图二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2分)
(2)图三会议后,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措施使我国农业得到很大发展? (2分)
(3)以上哪两次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起了重大转折作用?请解释这两次“转折”作用。(4分)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党的正确领导是根本保证;回答下列党史有关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4)
(2)党的哪一次会议后,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2)
(3)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明了什么理论?简要概括这次会议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2)
(4)邓小平同志是哪一年逝世的?同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哪一理论写入党章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2012年12月)
材料二: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1月26日
(1)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根据材料二三回答,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分别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化”与“近代化”在西方词汇中本是同一概念。。。。。。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向西方学习”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国人在认识上经历了巨大的转折。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政治家和最基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6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自立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就在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中国近代化”的含义。(2分)
(2)请简述“中国近代化”开端事件的影响。(4分)
(3)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是什么?在此次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农村开始推行哪一政策?(2分)
(4)我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近代史上“近代化”探索前提条件有何不同?(2分)
某同学为了准确记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而编制了一表格,但是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找出来
A |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B |
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 |
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
D |
制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材料二: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洋务自强”虽然失败,但如何理解“洋务自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变法维新”高潮的100多天中,维新派是采取了哪些具体政治举措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共和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那时”是从哪年算起的?“英雄凯歌”能够奏响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A、B图所反映事件间的联系,并说说C图中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的?
(4)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引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深入人心,引领我国迈进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华夏儿女看到了中民族复兴的美好前景。然而,在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人们普遍“团结一致向‘钱’看”,几乎忘记了我们生活中还应该有些许“政治”什么的。比如,我说,我们该爱国--—热爱自己的祖国,人们会说,好啊,到学校去好好教我们的孩子热爱祖国吧;如果我说,我们该爱党---热爱中国共产党,这时的人们啊,你会说什么呢?抱歉!不管你说什么,我这里谈的还就是这一话题。
材料: 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是我们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
邓小平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江泽民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习近平说:“治党必须从严,腐败不除,将亡党亡国。”
毛泽东时代的老百姓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翻身做主人。”
邓小平时代的老百姓说:“只有共产党才能富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国的改革开放、繁荣富强。”
命题人说: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她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取决于她自身的优秀品质:团结、拼搏、与时俱进等。我个人觉得她还有一个最优秀的品质,那就是自己犯的错误自己消化解决。她的这种错误自我消化能力是古今中外任何政党都无法比拟的。
请回答: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标志是什么?她的成立有何意义?(4分)
(2)为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我们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请举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事件两个。(2分 注意“答文化大革命的不得分”)
(3)年幼的共产党时常会因犯错误而身临险境,但她总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纠正错误,摆脱险境。如1927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中国共产党及时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机会主义错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陷入险境,为此,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及时召开一次会议纠正错误,使党和革命化险为夷,这次会议使共产党开始由幼稚走向成熟。请问这次会议叫什么?有何意义?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型的政党演变为建设型的政党。但是由于缺少建设的经验,也犯下一系列的左倾错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等。请指出中国共产党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措施。
(5)从对党史的学习和本问题的探讨中,你领悟了一个做人方面的什么道理?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邓“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
历史告诉我们: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材料三:1958年,中国出现了亩产13万斤的“中稻高产卫星”和一棵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众多违背经济发展客观经济规律的“奇迹”。……但是农村经济水平普遍很低,大食堂难以维持,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城乡粮油棉等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许多地区因饥饿发生了浮肿病,有的地方人口死亡率剧增。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五: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我国政府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同时,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精心编织起社会安全网,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
(1)针对材料一的现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在全国农村展开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什么事件的严重后果?出现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农村的什么制度?材料中符合农民自身利益的内容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写出政府关注民生的举措,至少三点。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
B.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 |
C.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
D.两次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坚持 |
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其意义重大。在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肖林看来,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尝试。
——《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材料三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
材料四 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浦东,以上海市十二分之一的面积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的GDP和四分之一的外贸出口o浦东GDP12年增长了18倍,人均GDP从1990年的不足1000美元上升到去年的7700美元。
——《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当年,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确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中共的哪次重大会议?
(3)上海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中曾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近代中国上海的开放有何不同?
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前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
B.前者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C.后者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
D.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
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 B.遵义会议 |
C.中共“七大”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