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的一位老编辑动情地说:“36年前我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这张报纸应是
A.粮食高产报道 | B.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
C.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
"口述历史"是以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就再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情境,最适合的访谈对象是( )
A. | 新中国的工人代表 | B. | 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 |
C. | 参加该会议的党代表 | D. | 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家 |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八大”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良好开端的是
A.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
B.决定实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
D.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说明了:( )
A.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
B.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C.批评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 |
D.农民反对“大包干” |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30年的探索发展之路,其中1919、1949和1979年的主题先后是
A.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觉醒 |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能实现伟大的转折的思想基础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这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B.四项基本原则 |
C.发动和依靠群众 | D.改革开放 |
有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了的原因是( )
A.农村实行政社合一 | B.农业合作社完成 |
C.封建制度废除 | D.联产承包制的实行 |
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
C.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
D.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 B.中共八大 |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D.中共十四大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了“改革”二字,表达了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36年前,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 B.中共七大 |
C.中共八大 |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小岗队是安徽凤阳县出名的穷队。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小岗队面貌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
B.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
C.优质杂交水稻的推广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召开的背景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B.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D.决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它是一个伟大的转折,也是一个伟大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A.中共八大 | B.新中国的成立 |
C.十一届三中全会 | D.经济特区的建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