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 综合题
初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2012年12月)
材料二: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1月26日
(1)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根据材料二三回答,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分别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请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写出我国1980年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
(3)谁被誉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是什么?
(4)中共十五大,什么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梦——做主人】
材料一 下面一组邮票

(1)根据以上两张邮票,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们分别实现了什么样的“主人梦”。
【梦——建强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2)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实现“强国梦”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材料三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他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是什么事件? (1)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很明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梦——知得失】
(4)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必须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结合所学知识,从经验和教训两个方面各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示,判断这是中共召开的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确立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指出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3)读材料二,找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南通是图中A、B、C、D所示地区中的哪一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书报中感悟历史与现实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图一中《人民日报》所示的是哪次重大会议?请你谈谈图一与图二之间的联系。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邓小平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
材料一:……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1)材料一中“从那时以来”的那时指什么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从农村到城市”是如何改革的。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来诗篇……”
(2)1992年的“春天”又指什么?南海边的“诗篇”是指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它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深化改革要不忘总设计师,请问他是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
(1)材料中提到的“会议”是指什么?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左”倾错误主要指什么运动?
(3)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4)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大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三次革命在邓小平的引领下中国人民走上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材料二: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他为我们擘画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美好的现实,第一步、第二步发展目标已经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正……信心百倍地朝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
——节选自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
(1)材料一中的“第三次革命”指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知道邓小平同志是哪一年去世的?
(3)材料二中的“宏伟蓝图”指的是什么?第三步将在什么时候实现?
(4)你认为材料三中强调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必须具备什么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相信中国“人民群众”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纯粹凭借意志力和意识形态能克服一切障碍,推进经济发展;邓小平对中国的贫穷及其与发达世界的生活水平方面的巨大鸿沟直言不讳,他宣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需要获得外部技术、专长和资本来补救缺失。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 1992年1月17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启程南下,开始他历史性的南方之行。他先后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前后35天时间,一路走,一路讲。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
材料三 他引导中国完成了从落后、封闭、僵化走向一个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经济强国的艰难过渡。假如中国人要感谢某一个领导人改善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个人就是邓小平。
——(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辛格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治国方略上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及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证明材料三的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请你探究。

材料一 世界上还有谁,能让十亿农民一年之内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世界上还有谁,能让一座小渔村一夜间变成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世界上还有谁,能让中国的14个沿海城市在三年内就变成了座座金山;世界上还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它的成功运用,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邓小平纪念堂的一段留言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留言,反映了邓小平有哪些制度改革创新?(至少写出两点)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理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有什么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分析题  (共16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重新确立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请回答:
(1)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2)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4)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转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5)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2 分)邓小平为什么能够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春联可以折射社会的风貌,l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我国某地
(1)1980年春联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是由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C.实行人民公社化 D.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二:“l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春天的故事》歌词
(2)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l979年那个“春天”的到来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这次会议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3)“画了一个圈”中这个“圈”包括哪些主要城市?(4分)
(4)我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鸦片战争以后的“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长河中,时间的刻度因其记载的重大事件而具有特殊意义。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2、                     3、                
 
4、                    5、                     6、                
 
7、                    8、                   
(2)踏着时间的脚步,聚集每一个重大事件,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总体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2004年至2013年,中央已连续发布10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是今年文件的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粮食人均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中有"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之称的事件是什么?与材料二对应的重要文献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对哪一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哪一年完成?
(3)材料四显示,1980-1996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明显增加,这主要取决于中央在农村实行的哪一项措施?
(4)上述一系列土地制度的改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共同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阅读材料并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目前,党和政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农民拥护《土地改革法》
②合作社的农民在分粮
③“卫星田”的稻穗能托往一女孩
④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
(1)以上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通过以上历史事件学习,你认为现在我国在制定、调整农村经济政策时应吸取那些经验教训,遵循那些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综合题